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思政讲堂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陈维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厚重的革命精神,蕴含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新时代,思政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加深,输入型社会思潮逐渐增多,拜物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社会思潮逐步传入国内,并与其他社会思潮碰撞融合,强烈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主流的社会价值观,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提供丰富素材和生动案例,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向价值引领、情感共鸣转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深入研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使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土壤中落地生根,对于丰富和完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拓展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育人质量效果,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精设课程体系,厚植文化底蕴。课程是思政教育的核心载体。高质量构建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思政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并融入血脉,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正确的思想根基。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将红色文化元素系统性融入思政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深度体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一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破学段壁垒与学科壁垒,构建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相互融合的红色文化思政育人体系。二是开发校本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挖掘、整理当地红色历史遗迹、革命先辈故事等红色文化资源,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和实际需求,开发系列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例如,开发红色文化通史课程,从宏观视角梳理红色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历程,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与当代价值;开发红色精神专题课程,聚焦剖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微观视角呈现红色文化精髓;开发红色文艺鉴赏课程,在艺术熏陶中呈现红色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感知力。三是创新教学范式。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思政教学一直以来的沉闷、枯燥、乏味局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开发红色文化主题沉浸式教学资源,将现实的思政课堂置于模拟的历史场景之中,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制作红色文化微视频,以生动的形象呈现思政课程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思政教学。

营造文化氛围,浸润红色情怀。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文化熏陶、培养红色情感、获得精神滋养。一是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举办红色文化节,组织红色经典诵读、红歌传唱、红色故事演讲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围绕红色文化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践行思政理论、实现知行合一。二是打造红色文化景观。在校园内建设红色文化长廊,设立主题雕塑,将其作为校园的精神地标;同时,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教室,布置红色标语、图片等红色文化元素。三是创建文化传播平台。建立专题网站,整合红色文化课程视频、故事音频、研究成果等资源,为师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提供便捷载体;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红色文化内容,吸引学生关注,扩大传播范围;策划实施线上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摄影比赛等网络主题活动,让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焕发新的生机。

锤炼师资队伍,提升育人本领。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文化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确保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一是以教师培训提升能力。坚持育人者先育己,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红色文化专题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史党建研究人员、思政教育领域权威人士等来校授课;培训内容应包括红色文化理论、历史知识、教学方法、实践经验等多个维度,切实帮助思政教师提升红色文化素养,理解红色文化内涵,掌握科学教学方法。二是以团队建设汇聚力量。整合校内优势师资力量,选拔在思政教育、历史文化、党史党建等领域具有专长的教师,组建红色文化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磨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红色文化育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教学合力;加强校内师资团队与校外红色文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引入外部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三是以专题研究提高质效。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各类与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科研项目,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传承与发展等理论问题,以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方法创新等应用问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高红色文化的育人质量。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报头

  • 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坚守人民立场铸牢影视文化守正创新之魂

  • 激活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

  •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