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富源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林下+”结出致富硕果

猕猴桃挂满枝头。

百香果园采摘忙。

长期以来,富源县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炭产业,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富源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255.97万亩林地为当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全县林地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县域内既有丰富的适合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人工商品林,又有具有独特景观的森林资源可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具有巨大的立体化开发潜力。”富源县林草局负责人介绍。

为充分盘活森林资源,富源县科学合理规划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区,因地制宜实施“林下+”模式,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开发等产业,这片曾因煤炭开采闻名的土地,正逐步实现从“黑色经济”向绿色发展的蜕变。

近日,墨红镇法土林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标准化菌棚里,仿野生种植的虎掌菌、一窝羊等食用菌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高永奎介绍,2024年,基地种植食用菌470亩,产值1572万元。2025年,基地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规划种植赤松茸、竹荪、一窝羊、虎掌菌等食用菌2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3400余万元。基地的发展壮大不仅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还给当地群众带来就业机会。

“以前守着这片树林没有收入,现在政府引进企业来建大棚、种菌子,林子变成增收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工人赵付花说。

国有十八连山林场积极开展野生品种驯化、培育工作,引进和改良试种多个系列的猕猴桃80亩。2024年,猕猴桃迎来盛果期,产量11吨,实现产值22万元。林场还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支持富村镇、十八连山镇采取集中、庭院种植等方式种植猕猴桃323亩。2024年,猕猴桃零星挂果,实现产值10余万元。胜境街道外山口社区余家屯村村民则在丰家山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林下养殖。

“借林生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更多元的经济优势,目前,全县共发展林菌、林药、林果等林下种植3000亩,建设林禽、林畜等养殖基地36个,发展森林农家乐91个、森林旅游休闲康养山庄6个、休闲观光生态采摘园5个,每年采集食用野生菌、松子、中药材等林产品1285吨。2024年,林下经济共实现产值3.3亿元,带动5.8万名群众人均增收5700元,全县林草产业实现产值11.8亿元。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夏关正 文/图

  • “林下+”结出致富硕果

  • 多元力量守好绿水青山

  • 多管齐下筑牢森林安全防护网

  • 报头

  • 石漠化治理增厚“绿色家底”

  • “以水灭火”守护林草资源

  • 打造绿色“天眼” 加强科技防火

  • 探索“四全”模式 党群共同护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