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富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绿色“天眼” 加强科技防火

眼下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段,富源县利用智慧林业管理系统,通过卫星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方式,打造空中、高山和地面相结合的绿色“天眼”,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

记者在富源县林火预警监测中心看到,电子指挥系统视频监控大屏上数据实时滚动,监控实时在线,中心工作人员正用智慧林业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实时监测,轻点鼠标即切换另一个监测点位,巡山护林情况一“屏”了然。

在富源县三道箐林场,自动化无人机巢缓缓打开,这个“空中护林员”沿着设定好的轨迹穿梭在林海上空。镜头画面越过山岭,将林场里的树木、林地及卡口的实时情况尽收眼底。

无人机具有续航距离远、飞行速度快、成像清晰、视野广阔、定位准确、机动灵活等优点,在林业方面应用广泛。采用无人机智慧巡检,改变了以往巡山靠腿、发现靠人的巡护方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28000余亩林区用1架无人机20分钟就能完成巡检,相当于8名护林员两三天的工作量。这不仅节省了传统人工现场巡查的时间成本,还提高了巡查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弥补了传统执法过程中“该看的看不全、想看的看不到”等短板。

在面积1213公顷的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近危物种藏酋猴活动的身影被清晰记录,红外相机功不可没。红外相机有如默默坚守的“自然记录者”,在尽可能不打扰动物的前提下,记录不同物种的活动轨迹、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种群结构等,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无人机等“科技护林员”大显身手的背后,是一场林业资源保护的智慧之变,也是富源县打造“智慧林业”初见成效的缩影。目前,富源县共投入11套高山瞭望台监测设备和10套视频监控,分布于全县重点部位,24小时不间断进行林火监测;设置83个火源检查站、66个防火码卡口,构建起“技防+人防”立体化巡查巡护模式,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林火预警监测平台、视频监控、无人机,结合瞭望台,形成“高空有卫星、低空有无人机、山上有监控、卡口有值守、林中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天、空、台、地”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本报记者 博达

  • “林下+”结出致富硕果

  • 多元力量守好绿水青山

  • 多管齐下筑牢森林安全防护网

  • 报头

  • 石漠化治理增厚“绿色家底”

  • “以水灭火”守护林草资源

  • 打造绿色“天眼” 加强科技防火

  • 探索“四全”模式 党群共同护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