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段,富源县利用智慧林业管理系统,通过卫星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方式,打造空中、高山和地面相结合的绿色“天眼”,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
记者在富源县林火预警监测中心看到,电子指挥系统视频监控大屏上数据实时滚动,监控实时在线,中心工作人员正用智慧林业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实时监测,轻点鼠标即切换另一个监测点位,巡山护林情况一“屏”了然。
在富源县三道箐林场,自动化无人机巢缓缓打开,这个“空中护林员”沿着设定好的轨迹穿梭在林海上空。镜头画面越过山岭,将林场里的树木、林地及卡口的实时情况尽收眼底。
无人机具有续航距离远、飞行速度快、成像清晰、视野广阔、定位准确、机动灵活等优点,在林业方面应用广泛。采用无人机智慧巡检,改变了以往巡山靠腿、发现靠人的巡护方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28000余亩林区用1架无人机20分钟就能完成巡检,相当于8名护林员两三天的工作量。这不仅节省了传统人工现场巡查的时间成本,还提高了巡查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弥补了传统执法过程中“该看的看不全、想看的看不到”等短板。
在面积1213公顷的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近危物种藏酋猴活动的身影被清晰记录,红外相机功不可没。红外相机有如默默坚守的“自然记录者”,在尽可能不打扰动物的前提下,记录不同物种的活动轨迹、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种群结构等,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无人机等“科技护林员”大显身手的背后,是一场林业资源保护的智慧之变,也是富源县打造“智慧林业”初见成效的缩影。目前,富源县共投入11套高山瞭望台监测设备和10套视频监控,分布于全县重点部位,24小时不间断进行林火监测;设置83个火源检查站、66个防火码卡口,构建起“技防+人防”立体化巡查巡护模式,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林火预警监测平台、视频监控、无人机,结合瞭望台,形成“高空有卫星、低空有无人机、山上有监控、卡口有值守、林中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天、空、台、地”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本报记者 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