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富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亮点

石漠化治理增厚“绿色家底”

与第三次石漠化调查数据相比,第四次调查数据显示,石漠化面积减少18608公顷,轻度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中度、重度占比分别降低29、4个百分点……这是富源县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更是富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的生动写照。

富源境内断层突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全县12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土地。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岩溶土地面积208670公顷,石漠化土地面积31610公顷,岩溶地区人均耕地面积1.3亩,部分石漠化严重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甚至不到0.5亩。

如何缓解人、土、水、植被之间的矛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修复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富源石漠化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富源县中安街道厦格社区的独石山片区,10余年前栽种的圆柏、藏柏、华山松等树木郁郁葱葱,曾经的石漠化荒山成为生机勃勃的绿色屏障,周边群众也彻底告别昔日“上山石挡路、刮风满脸沙”的困扰。2011年至今,富源共投入7213.8万元,大力实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修复项目,成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并将标准化指导、规范化施工、专业化监理、合同化管理等深入运用到全县各地的石漠化治理工作中,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

富源县立足本地石漠化以轻、中度为主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让石漠化土地改头换面、展露新颜。

截至目前,富源县已经完成29283公顷石漠化土地的修复治理,其中人工造林4817公顷、封山育林22467公顷、退化林修复1000公顷、草原改良1000公顷。

今年,富源县还将继续投入2700多万元,完成7600多公顷石漠化土地的修复治理。伴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岩溶监测区植被综合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呈顺向演变,全县石漠化土地数量减少、程度减轻,石漠化扩展趋势实现逆转,绿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黄志艳

  • “林下+”结出致富硕果

  • 多元力量守好绿水青山

  • 多管齐下筑牢森林安全防护网

  • 报头

  • 石漠化治理增厚“绿色家底”

  • “以水灭火”守护林草资源

  • 打造绿色“天眼” 加强科技防火

  • 探索“四全”模式 党群共同护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