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智能养牛 产业焕新

广南县南屏镇小阿幕村是高峰牛养殖“一村一品”示范村。养殖户黄先芬家的牛圈内,一头头毛色油亮、膘肥体壮的高峰牛正悠然地吃着草料。这些牛都戴上了数字耳标,圈舍里还安装了AI智能摄像头和环境传感器。黄先芬说:“安装上这套设备后,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只要拿出手机就能看到牛的情况,再也不用夜里起床来牛圈了。”

这一“5G+大数据”智能养牛模式,得益于中国电信公司文山分公司与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的合作。双方共同建设的广南高峰牛养殖大数据平台,以“产业技术+供应链管理+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融入养殖户实际生产业务流程,实现高峰牛产业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金融扶持、产销结合,保障了全产业链畅通运行,助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广南县农科局高级兽医师梁昌兴介绍,5G大数据平台能通过电子耳标、瘤胃胶囊、可视化平台等技术手段,对牛进行全方位监测。从畜主、出生日期,到每天的体温变化、运动步数、采食情况等,都能进行精准分析和管理,为科学养殖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合理安排出栏时间以及适时调整饲料配方。

不只在养殖端,手机程序还打通了市场销售终端。养殖户点开移动端App就能为出栏肉牛找到合适商家,实现线上销售。梁昌兴说:“通过App,买方可以获取关于牛的主要信息,包括所在养殖场、所属农户等,买卖双方可以轻松实现线上交易。”

电子耳标作为牛的溯源资料,详细记录了每头牛从出生到出栏再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消费者买到带有二维码标识的牛产品,就能追溯其来源,真正实现吃得放心健康。

目前,广南县已投入480万元打造8个养殖场、2个交易市场和3个村41户智能养殖场(户),智能高峰牛养殖平台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广南县将进一步推广“5G+大数据”高峰牛智能养殖模式,助乡村产业振兴。

本报记者 黄鹏

  • 新技术新农具 农业生产更智慧

  • 变废为肥 促农增收

  • “科技+”解锁农业新场景

  • 植保无人机省时又省力

  • 报头

  • 智能养牛 产业焕新

  • 轨道运输橙子轻松“出园”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