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你们的帮助,这批菊花才能顺利上市。从资金使用到项目进度,可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面对前来回访的马关县纪检监察干部,马关虹文花果产业园负责人高兴地说。
走进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五颜六色的菊花在大棚里摇曳生姿,120余名村民穿梭在花田间,将带着晨露的菊花采收入筐,经分拣包装后将销往全国各地。
马关虹文花果产业园是沪滇协作重点项目,以“沪滇协作+政企合作+村企联建”模式,该县打造集菊花种植、分拣加工、电商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自项目落地起,马关县纪委监委便将其纳入重点监督范围。该县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项目资金、项目建设进度、惠农惠企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精准监督,助力这朵“美丽经济”之花长盛。
资金监管是项目落地的关键,马关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小组,紧盯东西部协作资金流向,从资金拨付、使用审批到项目建设支出,全流程细致核查,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项目建设进度关乎产业发展成效,专项监督小组定期深入产业园施工现场,对照建设时间表,查看土地流转、平整种植、厂房建设等环节进展情况。在了解到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村民对政策存在疑虑影响流转进度时,监督小组协同村党组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详细解读土地流转政策,答疑解惑,消除村民顾虑,顺利完成土地流转工作,为项目快速推进奠定基础,从土地流转到首批菊花上市仅用8个月。
聚焦“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马关县纪委监委就企业与农户合作协议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实地走访农户,确保产业园运营机制惠及群众。如今,群众在家门口种“致富花”,每月稳定增收3000多元。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关注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对“花田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线路开发进行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如今,首批上市的菊花包括“粉丹特”“马蒂斯”等50余个高端品种,订单覆盖国内上海、广州等多个市场,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
本报通讯员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