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禄劝县以非遗为切口深化廉洁文化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文天祥) 近年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的廉元素,将廉洁教育与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在参与蜡染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感知廉洁、感悟清廉。

禄劝县是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以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该县纪委监委以民族非遗为“小切口”,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力量,深入挖掘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廉洁因子”,将廉元素融入老手艺,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展,让廉洁文化建设走新更走心。

“廉洁元素不能千篇一律,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才能打动人心。我们依托本地丰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坚持守艺与创新相结合,为非遗代表性项目贴上‘廉标签’,创作了一大批可感、可触、可亲的作品,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禄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秉承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的理念,禄劝县纪委监委运用“室组地”联动机制,发挥村(社)监督委“前哨”作用,深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村(社)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廉洁文化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特色打造廉洁文化品牌,依托火把节、花山节、阔时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各类廉洁文艺非遗民俗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将廉洁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共同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禄劝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锚定“非遗+廉洁”品牌建设目标,做实“监督+服务”,紧盯非遗保护和企业培育、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环节,督促县发改、文旅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邀请专家评估论证,制定全县刺绣、蜡染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合各项发展资金,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截至目前,该县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1项,建成非遗工坊4个、传习馆2个、传习基地1个;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1名,年生产手工非遗产品30万余件,年产值达2600万元。同时,联合教体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非遗+廉洁”清廉校园建设,将本地非遗纳入职业教育和中小学课后选修教育内容,推动廉洁文化古今交融、廉洁思想代际传承。

  • 图片新闻

  • 报头

  • 下沉监督力量助力答好基层治理题

  • 为诗意山水与人间烟火交织护航本报记者 谢进

  • 清风助力“致富花”常开常盛

  • 元江县为旅居产业建设注入清风正气

  • 精准监督推动矿山复耕复绿

  • 曲靖市常态化为受到不实举报干部澄清正名

  • 危桥变身“民心桥”

  • 禄劝县以非遗为切口深化廉洁文化建设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