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
普洱市的城区是个多雨的地方。一年当中,雨季漫长。但普洱的雨不是漫漫无际的梅雨。在普洱,雨一天会下几次,每次下的时间都不长。有时候,没有任何征兆,雨就落下来了,边出太阳边下雨。
温润宜人的气候,让普洱山清水秀,万物向荣。河川深绿,森林茂盛,而那些隐藏在山野枝叶间的咖啡豆,果体椭圆饱满,颜色红艳可人,总让人想到南国的红豆。若世间让人黯然销魂的情有滋味,那就该是咖啡的味道,苦口,微酸,之后便是回荡与唇齿间的回甘。
同样藏于山野的还有小凹子咖啡庄园。去小凹子咖啡庄园最好选在小雨天。庄园距离城区二十公里,坐落于普洱市以南的南岛河畔。走高速,十多分钟就到了,走老路则要近半小时的时间。我喜欢小雨天,这样的天气温暖潮湿,不会太晒。我想,咖啡树也会喜欢这样的天气的。作为热带植物,咖啡树生长的地方大多温暖宜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雨量,适当的海拔光照湿度,构成了咖啡生长的理想环境,确保了咖啡的品质和口感。
对于小凹子咖啡庄园和廖秀桂的故事,我早有耳闻,内心深处也对庄园怀有各种猜想。这些猜想,让去往庄园的旅途变得充满如梦似幻。一个咖啡老人和他的咖啡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去到小凹子咖啡庄园一问,才知道廖秀桂进城办事了,要午饭时间才能回来。庄园里还有其他客人。交谈间得知他们是来自上海和深圳的咖啡迷,廖秀桂的孙子和两个志愿者小伙子正为他们冲泡咖啡。集游学、观光、品鉴、露营为一体的小凹子咖啡庄园在网络上“走红”后,时常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咖啡迷光顾。咖啡迷来此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喝一杯原味咖啡,更是来此近距离触摸庄园里的咖啡树,目睹咖啡的制作过程,从咖啡豆的源头认识咖啡。
带我们游览咖啡庄园是廖秀桂的女儿廖海鹰,她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庄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迷,给到访者讲咖啡知识和故事。庄园的植物,无论什么树,她都能如数家珍,细细讲解。似乎庄园里的每一棵树木都是她的好朋友,她对它们了如指掌。
我们撑伞游览小凹子咖啡庄园,漫步在绿肥红瘦的雨林间,一种诗意萦绕心头。细细的小雨,穿林打叶,让咖啡树叶更显翠绿,也让咖啡果更加鲜红喜人。咖啡豆像一串串红色玛瑙挂在树上,让人不断惊叹造物的神奇。自然之物,才能有这巧夺天工的体态和颜色。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红色的果皮包裹着的咖啡豆的香味——花香、果香、木头香、坚果香、烟熏香、巧克力香、可可香……咖啡丰富的风味让世人沉迷。
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郁郁葱葱的景象,不仅受益于普洱温润的气候,更得益于廖家几代人心血的浇筑。高层伞状荫蔽树、半高层花卉果木以及中下层的咖啡树,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立体种植生态系统。这里也是许多人的梦想之地,和廖秀桂一样的大地梦想家,将自己的“咖啡梦”深植于此。
午饭时,廖秀桂回来了。在网络上,大家都亲切地叫廖秀桂为“廖爷爷”。廖爷爷一头白发,戴眼镜的他气质儒雅、精神矍铄,他是普洱最早种植咖啡的农艺师之一。三十余年来,廖爷爷在普洱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续写着普洱咖啡的故事。赠人咖啡,唇齿留香,一粒粒小小的咖啡豆,成为了当地群众走向富裕的基石。咖啡园招聘周边和边远山区的村民务工,让村民们脱离贫困,这是咖啡的另一种“香味”。荒山变宝地,我想,咖啡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和生活,它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精神世界。
午饭过后,喝着手冲咖啡,享受着周边花香鸟语的园林环境,听廖爷爷讲普洱第一粒咖啡豆的来源和那些泡在汗水里的创业故事,杯子里的咖啡,顿时溢出山野浸染的醇香,还有被三代人呵护的甜蜜。廖爷爷是庄园的创始人,他的故事跟庄园里的咖啡豆一样,数不清,讲不完。他的故事,之后每一次去,我都听得入迷,舍不得离开。
在小凹子咖啡庄园,咖啡从树苗成长,开花,结果,采摘,加工,到终端成品,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款咖啡都保留了远山树林的味道,原味咖啡能喝出咖啡最本真的回甘。咖啡迷们可以品鉴到这里所有的自创咖啡品牌,主人还会带着咖啡迷们游园,学习咖啡知识。庄园风光独具,无论是咖啡树,还是荫蔽树,或是各种小鸟与昆虫,在小凹子,它们都有着诗意般的存在意义。小凹子咖啡庄园的讲解员,没有别人,就是廖爷爷一家。爷爷和奶奶是有岁月积淀的人,游园讲解,故事性和咖啡知识性并存,让人百听不厌。女儿廖海鹰是农业学教授,对植物了解深入。廖爷爷的儿子廖洪文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喜欢摄影,小凹子咖啡庄园的光影被他纳入相机里,为前来游园的咖啡迷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不知不觉间,一天的咖啡时光就快到尾声。夜幕慢慢降临,数不清的萤火虫开始游园。小凹子不但是咖啡的天地,还是萤火虫的乐园。若漫步在林地里,如同漫游夜空,周边全是如星星般闪闪发亮的萤火虫,这时候,天地就像一场充盈着奇妙咖啡香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