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牟定县打出监督组合拳——

助力指尖技艺变“指尖产业”

走进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晨光透过窗棂洒在五彩丝线上,指尖翻飞间,一幅幅精美的彝绣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指尖艺术跨越地域边界,蝶变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富民经济产业。

近年来,牟定县彝绣产业致力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出了一条“非遗技艺+促进就业+农民增收”的发展新路子,牟定彝绣从指尖技艺逐渐发展成为“指尖产业”,成为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牟定县彝绣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在“蹲点式”调研时了解到,彝绣产业面临着单打独斗、企业小散弱、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后,牟定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责定位,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本土企业培育、彝绣产品研发、产品推广销售等关键环节,打出一套乡(镇)纪委走访听困难、联动职能部门解决困难、县级纪委监督推进的彝绣产业发展监督组合拳,紧盯彝绣产业发展中的堵点、传承保护的痛点、传承创新的难点,精准监督,纾困解难,有力助推彝绣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

为持续推进彝绣产业健康发展,该县纪委监委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为抓手,采取“室组地”联动、“组组”协作等监督方式,深入县、乡、村彝绣企业、彝绣帮扶车间、彝绣工坊等彝绣产业一线,通过实地走访、随机抽查、查阅台账等方式,详细了解彝绣产业项目推进、帮扶项目资金使用、相关惠民惠企政策兑现落实等情况。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精准发力、跟进压责,倒逼发改、文旅等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使彝绣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惠及百千绣娘的“指尖产业”。

在监督推动下,彝绣产业在牟定县迸发出勃勃生机。一大批彝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不仅在国内走红,还远销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实现年产值超6000万元。

“我们将持续聚焦彝绣产业发展,紧盯彝绣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室组地’‘室组巡’联动监督优势,以监督实效护航‘指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王会琼

  • 图片新闻

  • 报头

  • 讲好廉洁文化故事 唱响清廉云南旋律

  • 监督有力 引才留才

  • 警示教育 精准滴灌

  • 作风转变 服务升级

  • 助力指尖技艺变“指尖产业”

  • 一线监督促进涉农技能培训

  • 任前培训 充电蓄能

  • 护航中药材产业链延伸提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