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层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铁二十局民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山乡通公路 土货出深山

芦柴箐村民出行更便捷。

三清高速公路施工便道。

本报记者 王怡文 通讯员 王慧伶

初夏的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芦柴箐村,漫山的板栗树枝繁叶茂,一条蜿蜒于崇山间的崭新公路将彝寨与外界相连。这条由中铁二十局三清项目团队修建的27公里三级公路,不仅是今年1月通车的曲靖三宝至昆明清水高速公路的施工便道,还方便了当地8个村镇2000余户村民出行,更让藏于深山的土特产走向外界大市场。

“过去这里叫‘鹰见愁’,意思是路况连老鹰看见了都要发愁。”芦柴箐村村民周大强站在如今平坦的水泥路边对记者说,过去村寨与外界连通的是一条逼仄的土路,“鹰见愁”则是最险峻的山崖路段,狭窄崎岖、弯急坡陡,农用车路过这里都得小心谨慎。“如今7米宽的平坦水泥路十分安全,而且每天都有班车通往县城,方便多了。”

每天,满载板栗、稻米、山菌的货车沿着这条公路出发,被销往更远的市场。周大强家种植的板栗今年首次通过冷链货车直达昆明市场,价格翻了两番。道路贯通后,沿线村镇特色农产品外销率同比提升60%,仅板栗产业就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

在该段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始终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的原则,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生态保护,对百年老宅“一宅一策”进行修缮保护,为古树名木建立“一树一档”养护档案,道路绕避珍稀林木区,最大程度保留原始村寨风貌。

“便道我们只用一时,但老百姓要用很久,质量必须经得起考验。”三清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鹏说。依托便捷交通,当地正规划建设板栗采摘园、云海观景台等特色旅游项目。

  • 石林县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业“三级跳”

  • 山乡通公路 土货出深山

  • 探索人才智力转化之路

  • 报头

  • 蒙自市聚焦整治建设和美宜居山村

  • 智力转化落地 关键在创新

  • 盘龙区搭建平台助力青年创业

  • 走街串户暖民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