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油桃成熟黄金季,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街道石垭口村千亩桃林间,胭脂色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其中,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这片土肥水润光照足、坡缓风柔温差大的沃土,孕育出的油桃色泽鲜亮、脆甜多汁,长久以来广受市场青睐,如今已成为板桥街道助农增收的亮丽名片。
“今年收购价如何?可遇到压价?补贴到位了吗?”近日,板桥街道纪工委干部深入油桃基地走访调研,紧扣油桃产业发展全链条开展嵌入式监督,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重点围绕政策落实、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环节强化监督,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油桃保鲜期短,往年,由于销售渠道单一、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部分果农的油桃面临滞销风险。板桥街道纪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将监督触角延伸到产销对接各个环节,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为油桃销售保驾护航。一方面,纪工委推动农业部门与大型商超、水果批发市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签订长期收购协议,确保油桃销路畅通。另一方面,督促电商服务中心加强培训指导,帮助农户掌握直播带货技能,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今年油桃上市以来,3600吨优质油桃通过便捷的物流网络,远销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产值突破1000万元。
“石垭口的油桃要打响品牌,必须把好质量安全关。”在推动产销对接的同时,纪工委把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列为监督重点,按照源头准入、过程控制、产后追溯的思路,通过列席专题会议、现场检查等方式,推动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果品质量标准和可追溯体系,督促经销商完善产品标识信息,在生产环节引导果农建立肥料、农药使用记录,鼓励果农和果品销售企业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GAP等有关认证。
当地纪检部门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在油桃主产区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的流动力度,对油桃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并建立不合格产品处置机制,确保每一颗上市油桃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本报通讯员 槐庆元
本版统筹 李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