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科技特派团助大关茶产业提质

专家组品鉴茶叶新品。 本报通讯员 胡声宇 摄

本报讯(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胡声宇)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关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考察验收会在大关县举行。该课题顺利通过验收,全县5.2万亩茶叶产量从2022年的220吨增加到2025年的约295吨,产值从4000万元增至6300万元,交出了一份科技兴农成绩单。

2022年,中组部牵头中山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选派多名专家教授组成国家科技特派团到大关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帮扶期间,专家团队深入调研,精准锁定大关茶树品种退化产量低、茶园土壤贫瘠生态弱、茶园管理技术短板等发展痛点,统筹推进良种推广、装备研发、产品创新及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扶举措。

“如今,大关茶产业基地正通过特色产品开发重焕新生,释放出全新活力。”国家科技特派团云南大关团团长吕才有介绍,专家团队在开发传统翠华贡茶绿茶的基础上,拓展红茶、白茶领域,通过新技术与新品种搭配,成功研发出一款花果香显著的高香红茶,高度契合市场需求。

作为课题的重要实施主体,云南翠贡茶业有限公司在科技特派团的指导下,不仅高标准建成了翠贡茶园示范基地,还深度挖掘茶叶价值,推出兼具特色与品质的新茶产品。同时,创新“茶园+生态种养+茶旅观光”发展模式,吸纳150名村民参与茶园管护、茶叶采摘及加工等生产环节,企业加工能力从1500吨提升至2000吨,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150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460万元。

3年来,在科技特派团的帮扶指导下,大关县建成4个茶叶生产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组织专业技术培训42场次,累计培训产业人才2650人次,打造了一支30人的核心骨干技术员队伍,系统完成了大关茶产业在品种、生态、加工、产品、人才、机制等维度的提质增效目标。

  • 科技特派团助大关茶产业提质

  • 红塔区:拓宽销路让“美丽经济”持续绽放

  • 蒙自市:创新引领 绿色发展

  • 报头

  • 为民服务零距离 助企纾困出实招

  • 冷链外贸双驱动 开拓国际大市场

  • 校地联动催生“化学反应”

  • 麒麟区:规范管理摊点 升腾城市烟火气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