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 物 上一版   
下一篇

云县苏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乐顺秋——

精研药草 绘就增收图景

乐顺秋管护药田。

6时,露水还挂在遮阳网上。乐顺秋握着锄头,正给新移栽的毛慈菇培土,指节上沾着深褐色的泥土。这个鞋上总沾满泥土的“95后”,几年间带着乡亲们把这片贫瘠的山洼,变成了年产值数百万元的“金土地”。

“2019年,我回到家乡投身中药材种植领域。”乐顺秋回忆,从最初的小规模试种,到如今发展成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他一路攻坚克难,在中药材种植技术上不断钻研突破。

2020年5月,乐顺秋带领村里成立了云县苏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优质条件。目前,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300多亩,滇黄精、滇重楼、白及等药材长势喜人。1800平方米的初加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药材分拣、烘干、打包,年均500吨的加工量让这里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完整产业链,真正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2024年,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基地引入毛慈菇育苗与天麻种植两项新技术,并成功完成毛慈菇萌发菌的分离与鉴定工作,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天麻种植技术科研实验中,蜜环菌生长良好时,2个月菌锁就能与麻种共生,6个月后便可采收。毛慈菇育苗,1个月长出原始球茎,3个月陆续出苗,9个月就能移栽。”乐顺秋对各项技术成果如数家珍。

此外,合作社还自主设计制作了高效率环保节能密封式自循环烤房,通过手机物联网控制,可实时查看温度并进行精准调控,热利用率达95%以上,有效解决了中药材加工难题,展现出满满的科技含量。

“跟着阿秋干,日子有盼头。”正在分拣药材的村民们说,他们在基地打工,部分村民家里还种了几亩药材。

暮色渐浓,乐顺秋坐在基地简易工棚前,翻看着新一批毛慈菇苗的生长记录。“隔壁村老张想跟着种天麻,明天得去看看他家地块。”他合上笔记本,望向漫山遍野的遮阳网,“等把种植技术再简化些,一定要带着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本报记者 李彤 李春林

通讯员 彭素清

  • 精研药草 绘就增收图景

  • 拓荒花田 绽放共富芳华

  • 科技育苗 番茄红透山野

  • 四季耕耘 茶香浸润云岭

  • 深耕蔗田 铺展甜蜜新篇

  • 报头

  • 乡土筑梦 田园焕彩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