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技改项目指挥部,指尖轻点智慧安全大屏,10万平方米厂区安全信息尽收眼底。
这座现代化智能工厂,自2022年动工技改、2024年完成联调联试以来,不仅实现技术指标全面达标,更以“安稳长满优”的卓越表现持续运行。而比技术突破更令人瞩目的,是项目全程交出的一份金灿灿的“零事故”安全答卷。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归零与重启之间,凝结着安全“守夜人”的日夜坚守,也彰显着玉溪卷烟厂以“三现五维”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智慧。
凤凰涅槃
在挑战中重构安全管理体系
玉溪卷烟厂就地技改,承载着建设现代化智能工厂的战略使命,横跨“十三五”与“十四五”,堪称凤凰涅槃。然而,这场变革的成败,系于安全管理的分毫之间,更严峻的是“三难”叠加:
规模之巨:10.3万平方米的新建扩建规模,涵盖23类危大工程、7类超危大工程:最深达15米的基坑开挖、跨度超百米的网架顶升、40米高的支模架体……
人员之杂:81份合同交织,施工队伍安全文化差异显著,有人习惯赤膊作业,有人抵触佩戴安全帽,“共识真空”亟待填补。
时序之危:新厂房桩基施工距老车间仅6米,生产线上卷烟机轰鸣,百米外塔吊正在吊装钢梁。“保生产”与“抢进度”的张力下,一粒焊渣都可能引发连锁事故。
面对“传统手段失灵、风险指数爆表”的困局,玉溪卷烟厂果断按下“安全管理重构键”,以“三现五维”体系为核心,开启了一场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的安全革命。
“三现”筑基
把责任钉在现场
项目筹备伊始,安全组便率先入驻。在组长刘春华的带领下,团队制定安全标准,构建起全场景覆盖的制度网络。而其灵魂,正是“现场、现实、现物”(三现)动态闭环管控体系:
“现场”织网,用脚步丈量风险。安全巡检员日均行走2万步,足迹覆盖基坑边缘、塔吊作业区、高支模架体等所有高危区域,安全巡检员每日两次安全巡视巡查,建立“现场问题库”,对违规作业、防护缺失等隐患当场整改,只为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存量。
“现实”闭环,昼夜交替间精准施策。每日18:00,项目指挥部的电子屏准时亮起,安全组逐帧分析巡检照片、动态辨识风险、当夜整改指令即直达班组,这种“白天撒网巡查,夜晚聚首复盘”的节奏,让一千余个日夜全部平稳度过。
“现物”强本,从本质上消除安全隐患。安全组紧盯工程特性、工艺变化、设备物料状态,动态评估风险源,及时调整管控措施与资源配置,并通过专项应急预案、实战演练等切实堵住风险漏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人在现场走、眼往风险看、手往隐患去。”刘春华认为,“三现”将责任具象化、管控可视化、执行标准化,为项目系紧了“安全绳”,织密了“责任网”。
“五维”铸盾
让风险无处遁形
面对“大、杂、长”的叠加风险,“三现”筑基尚需“五维”铸盾。玉烟技改构筑起“思想、人员、基础、监管、技术”五道立体防线。
思想防线强化意识根基。通过季度安全会、高风险专项培训、《安全简报》等载体,形成“通报—整改—提升”闭环管理。指挥部每周一固定开展安全通报与培训,全年累计排查整改问题超3000项,让安全意识融入参建人员日常。
人员防线锻造专业铁军。以15名安全员为核心,关键时段注册安全工程师配置率达80%,实行建设单位主导、施工单位配合的“双线管理”。班前安全交底、专职全程监护成为标配,注册安全工程师金文荣“雨夜查积水”的细节,正是团队责任心的一个缩影。
基础防线织密管控网络。攻坚期启动“7×24小时”协同巡查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对设备、交通、舆情等全领域纳管,配套标准化应急预案体系。安全组副组长师雁对夜巡人员的细致叮嘱,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精细化。
监管防线坚持刚柔并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安全考核约谈压实责任,推动施工方建立内部培训体系;严格危险作业许可审批,实行“日常+专项”复合监管。“严管是为了全员平安”,金文荣道出了监管初衷。
技术防线实现智慧升级。“智慧大安全”平台集成ICC视频监控、塔吊实时监控等四大系统,通过智能感知人员行为、设备状态和环境指标,消除高风险区域监管盲区。危险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让安全态势全程可视可追溯,成为风险防控的“天眼”。
“五维防线”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形成可复制的系统性风控方案,为行业重大工程提供了“全员参与、全时覆盖、全链管控”的治理范本。
归零重启
安全永无终点
历经数年攻坚,玉溪卷烟厂技改项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安全答卷:实现零重伤及以上伤亡事故、零较大及以上财产损失事故,荣膺“云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称号,管理经验入选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学习交流项目。更重要的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治风险”的年轻安全队伍在实战中淬炼成型,为工厂注入可持续的安全基因。
对这支团队而言,“零事故”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每天清晨的监控屏幕前,跳动的数据都是对安全“守夜人”的无声提醒——安全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从晨光熹微的现场巡查,到夜深人静的风险复盘;从传统管理的“亡羊补牢”,到智慧治理的“未雨绸缪”,玉溪卷烟厂用“三现五维”的安全密码,不仅为重大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风控范式,更诠释了“责任重于泰山”的永恒命题。
在安全“守夜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功成身退”,只有永恒的“归零”与不懈的“重启”——因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本报通讯员 曹珏 师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