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开远市白土墙国有林场,护林员朱向红开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在1.8万余亩的管护山林里留下新的足迹。
“参加工作30多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山护林。以前巡山要写巡山日记,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公安进行查处。现在有无人机巡护,发现问题通过手机反映,更加方便快捷。”说到巡山护林工作的变化,朱向红感受颇深。
为有效保护森林安全,开远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全面铺开市、乡、村三级林长责任网,以人力布局为依托,脚踏实地开展巡林工作。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护林员的巡山工作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近年来,开远市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治理力度,综合运用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手段,种林、治草、抚育、兴业四举措发力,持续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实现荒山“染绿”、产业增收。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森林风险隐患防护等级,开远市2022年以来累计投资600万元,建设13套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和5套森林防火卡口视频监控,通过总程控制室调控,实现对全市重点林区24小时全天候监测覆盖。
有了林业智慧管护体系保驾护航,全市造林增绿的深度广度持续拓展。242名护林员均配备实时调度应用程序,在巡山过程中同步使用无人机等设备开展巡护。“人机联动”管护模式形成“天上看、地面查、网络传”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大幅提升森林火情险情发现速度。
为实现生态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远市以生态农业发展带动荒山治理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种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思路,选种杨梅等适应性强的精品绿色树种,打造高端林果产业,因地制宜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增强土地肥力、防沙固土,实现石漠化荒山增绿又增收。
目前,全市已完成南盘江流域、城市集镇面山等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草原修复近15万亩,推广种植21种经济林果共5.9万亩。依托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重点通道和面山林地开展补植补造、森林抚育达5.1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从73.7万亩减少至47.7万亩。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杨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