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文化文章为城市发展赋能
《人民日报》:文化不仅为城市赋美,还为发展赋能。安徽合肥蜀山区的老粮库变身新粮仓商业文化合集,夜晚灯火璀璨,集艺术馆、相声馆、潮玩等多元业态于一体,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盘活老厂房,长出新业态,让既有空间激发了新活力。在其他地方,还有不少类似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消费新亮点。从中可见,城市更新行动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改善民生、提升城市风貌的同时,还可通过做文化文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参差多态、吐故纳新,优化文化空间、挖掘发展潜力,正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城市更新就能为提升文化品位、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抓手。
数字技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光明日报》: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不仅延伸了医疗服务半径,更编织出一张“预防、治疗、管理”的闭环网络。数字技术是破解基层资源分布不均、提升服务效率与可及性的强大引擎。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远程医疗让优质专家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直接赋能基层诊疗,缩小城乡两者之间的鸿沟。可穿戴设备和居家监测工具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实现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动态、连续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精准性。大数据平台整合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记录、公共卫生数据,支撑个性化、精准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智能化预约、检查结果推送、在线咨询等便民应用,极大提升了就医体验。未来,应更加注重技术的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安全防护,消除数字鸿沟,确保人人共享技术红利。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