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依托有百年历史的紫马街传统村落资源,通过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盘活党群活动阵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蜕变之路,将“沉睡古村”变为“文旅热土”。
紫马街村是普洱市保存较为完整、建设时间较早的传统村落之一,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然而,文化传承断层、产业发展单一、开发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始终阻碍着当地的发展。为突破瓶颈,振太镇成立紫马街党支部党员攻坚小队,对闲置的古宅、土地、荒山、水塘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确定“保底租金+经营分红”机制,按照一户一策、因地制宜的思路对村民的闲置房屋进行规划设计,在保留土墙、青瓦、木窗等乡村风貌和特色建筑元素的基础上,对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成为特色民宿、花园餐厅、旅居小院,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发展献份力”实践活动,对街道及周边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打造“旅居云南·寻梦紫马春秋”的旅居品牌。
在盘活古村落资源的同时,振太镇还充分利用好活动阵地。走进紫马街党群游客服务中心,马鞍、马镫、马灯等饱经沧桑的马帮文物静静陈列。“过去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单一,使用率也不高。”党员李存云说。如今,党群服务中心被升级改造为党群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了紫马街文化长廊、创业孵化区、紫马文创工坊等,通过实物展陈、情景再现打造沉浸式马帮文化体验空间,还汇聚了20余种IP衍生文创产品,党群活动阵地从“场所”升级为“场景”,成了集文化展示、游客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枢纽”。
此外,振太镇积极探索“支部+业态+群众”运营模式,举办“紫马夜市”,组织篝火晚会、非遗展演、美食大赛等活动,鼓励村民及附近的创业者、手艺人利用自家庭院开办特色农家乐,种植草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一院一主题”特色生态小院、花园餐厅,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让村民们实现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
目前,紫马街通过设立流动摊位,吸引60余户农户开摊入驻,带动周边群众直接经济收入30余万元。自紫马夜市开街以来,创造了商贩、运输、服务、清洁等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本报记者 高玥 胡梅君
通讯员 罗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