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烫习村村民寸冬辉一家背着竹篓,手持专业采摘工具,来到自家荔枝园,开始采摘“大红袍”。一家人分工协作,采摘、分拣、装箱一气呵成。“这片荔枝园占地5亩,有50多棵树龄超过30年的荔枝树。老树现在还能结果,新引进种植的‘南极红’‘贵妃红’‘糯米糍’也很俏销。”寸冬辉介绍,“荔枝早晨采摘,中午上冷链车,明天就能摆上昆明等地的超市货架。”
在烫习村村口,四五辆冷链运输车整齐排列,工人们将荔枝按等级分拣装箱。“原产地直采,冷链直达,损耗率低,价格也稳。”寸冬辉算了笔账,他采摘季回乡务农,农闲时跑物流攒人脉,还牵头联合周边农户拼车运输荔枝,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拓宽销路。据了解,芒宽乡通过对接昆明、四川等地精品商超,构建起“采摘—分拣—冷链—销售”全链条,让隆阳荔枝走上了城市消费者的餐桌。
芒宽乡地处怒江干热河谷,年平均气温21.5℃,日照时长超过2400小时,昼夜温差达15℃以上,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荔枝生长。目前,芒宽乡种植荔枝3200余亩,年产量超过4500吨,年产值达3000万元。烫习村自上世纪90年代探索荔枝种植至今,全村80%的农户种荔枝,荔枝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还成功培育出“大红袍”“妃子笑”“南极红”等优质品种,入选了保山市“一村一品”产业村。
本报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张红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