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值黄柏采收时节,在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的黄柏林里,村民们穿梭林间,熟练地剥取黄柏皮。
村民吴乾刚家的100多亩林地采用“黄柏+竹”套种模式,竹笋、竹材、黄柏都有收益,每年可收入17万元至18万元。“今年我家黄柏能采收600多棵,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可收入7万多元,加上筇竹和方竹的收入,收入预计超过17万元。”吴乾刚说。
黄柏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增收,还带动了药材交易、初加工行业兴起。在大关县顾氏向洋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在种植中药材的同时还进行加工,每到夏季便大量收购、加工黄柏。“我们夏季收购黄柏来加工,每天收购鲜货五六吨,加工厂带动30人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已接到了30吨的黄柏加工订单。”合作社负责人顾大卫介绍。
近年来,大关县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转化利用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团队筇竹科研成果,大力推行筇竹与黄柏、厚朴等木本中药材混交种植。“竹药共生”生态种植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还增强了产业发展支撑,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大关县黄柏种植面积达44万亩,竹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竹药套种39万亩、纯林种植5万亩,投产面积3.5万亩。今年,大关县预计采收黄柏1.6万亩、实现干皮产量0.2万吨,综合总产值可达1.8亿元。
本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杨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