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临沧市构建坚果产业联农带农机制——

硕果压枝低 增收解难题

在临沧,一条由“院士专家+本土人才+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咬合的“金果链”,正将262.77万亩临沧坚果转化为农民增收的“小金果”。截至目前,这一产业已带动21.64万户种植户增收。

托着沉甸甸的坚果,永德县坚果种植户陆双喜感慨:“以前果子小、卖价低,现在专家手把手教技术,合作社包收购,我家100多亩果园去年采收了40多吨坚果,今年预计还能增产10%。”让陆双喜底气十足的,正是临沧近年来构建的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

种植技术落后、产业水平不高曾是临沧坚果产业发展的瓶颈。临沧市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市级科技人员+县(区)级科技人员”三级服务体系,组建产业联盟并建成国家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形成从种质资源保护到丰产栽培的完整技术链条。

“我们重点推广落头开心、营养补充等技术,大树控制在4米高,小树不超过3米,既方便采摘又提高产量。”临沧坚果院士专家团队成员彭抒昂介绍,2024年,临沧市完成100万亩提质增效任务,核心示范点增产313.6%,亩均增产30公斤,增收1200元。

永德县林业科技教育管理站站长李培保作为本土技术骨干,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我们教农户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5项技术,现在80%以上农户都能熟练掌握。”他介绍,临沧市已建立500亩种质资源库和600亩国家良种基地,制定10项地方标准,从源头保障坚果品质。

与永德县深耕技术不同,镇康县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分配新模式。2024年,3家龙头企业与14个合作社签订协议,2024年向农户返利558万元,村集体增收223.2万元。“企业得原料、种植户得收益、集体得发展”的模式,让坚果产业形成全链共赢的格局。

“我们与当地的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按收购价的5%给合作社进行返利,合作社再拿出利润的60%作为社员的二次分红资金,30%作为合作社的扩大运营资金,10%反哺田坝村的村集体经济。”田坝澳洲坚果合作社理事长王东权介绍。

临沧市实施“一个产业、一个院士团队、一个服务团队、一批企业、一批基地、一套政策、一个机制”的“七个一”工程,将分散的种植户、合作社、企业串联成链。企业按收购价的5%进行二次返利,合作社与农户按4:6的比例分配,让农户深度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产业兴、企业旺、农民富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金维娜 张正霖

  • 普洱:咖啡热销 市场拓展

  • 暑期托管开启缤纷假期

  • 富源:设备更新 降本增效

  • 报头

  • 硕果压枝低 增收解难题

  • 昆明市开展“揭榜招贤”活动

  • 个旧 包山管护菌子丰产

  • 坚持诚心引才

  • 广南 茶药“联姻”荒地生金

  • 塑造良好品格 促进健康成长

  • 预警联动迅速响应 果断决策有序转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