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薄雾还弥漫林间,个旧市保和乡斐贾村的村民就挎着背篓,弯腰在松针覆盖的山谷中仔细搜寻破土而出的野生菌。
斐贾村自去年起开始推行“包山拾菌”管理模式,通过分片竞包方式,将集体山林野生菌采摘权承包给有能力采菌、护菌的人统一管理、采摘、销售,让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菌子品质也有了保障,还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以往散户抢采、价格受限的困境。
“菌子的品质离不开精心管护。除了拾菌子,我们还要砍杂草、清理垃圾,为菌子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承包户童家扎说,“我们当天采摘,当天售卖。新鲜菌子吃起来口感好,回头客也多。”新鲜野生菌下山后,会被筛选分级,按照品级定价,进入不同的市场。
斐贾村村委会主任李卫光道出了“包山拾菌”的好处:“斐贾村生态环境良好,野生菌资源集中。我们集中管理,让菌子生长到品相、重量都合适时再采,这时候价格比较理想,还能防止过度采摘,实现生态和经济互补的良性循环。”
从“散户乱采”到“包山精管”,斐贾村野生菌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以前菌子价格由收购商说了算,现在由我们说了算。”李卫光说,“未来3年,这片菌山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益。”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