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澄江抚仙湖农民读书会——

农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抚仙湖农民读书会农家书屋。

2017年,抚仙湖农民读书会在澄江市右所镇小湾社区马房村成立。8年来,读书会从最初不到10人发展到会员遍及乡村,先后成立两个分会,联动10余个村(社区)开展活动,开展各类活动270余次。农民会员们共读文学经典、挖掘家乡文化、互相激发创作,丰富了业余生活,提高了知识素养。

读书会发起人张丽萍介绍,读书会的初衷就是倡导大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书会成员大部分是周边乡镇的农民,还有教师、个体从业者、文学工作者等。在读书会的微信群里,每周都有一名会员领读一本好书。大家各自的阅读喜好不同、领域不同,推荐的书籍内容十分丰富,从文学经典、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心理学著作到云南地方作家作品都有涉猎,大家以分享会、朗诵、讲座、采风等形式分享各类话题,多样的内容和接地气的分享形式让农民读书会始终保持着活力。

“现在大家的时间都很碎片化,在加入读书会之前,我很难专注地看完一本书。”读书会会员李鸿兵说,在书友的领读下,他开始跟着养成阅读习惯。在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他重新拿起年少时热爱的吉他,成立了寒武纪乐队,把书友写给家乡的《你爱仙湖不想走》谱成曲,唱到了重庆等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书里的这句话激励着我追寻自己的梦想。”李鸿兵说。

2024年,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澄江市小湾社区也荣获全国“最佳书香村镇”称号。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抚仙湖农民读书会梁王山分会成立。著名作家范稳、张庆国来到读书会,与书友们围坐一堂,共话阅读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衣向东在这里分享读书与写作;编辑杜丽以“温柔的劝导——用感动你的故事感动我”为题和书友们分享文学感悟。文化名家和农民书友双向奔赴,在乡村文化的发掘、传播中相互助力,把“文化客厅”搬到了农民家门口。

读书会建立“会员—讲师—导师”梯度培养机制,培养出10余名会员老师,走进澄江市的企业、社区、街道开展讲座,分享澄江历史文化、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妇女儿童保健、家庭理财等话题。读书会还带领书友系统挖掘整理乡土文化特色,依托广龙农文旅研学基地、马房村传统风筝传习馆等阵地,以文化创意、主题展览等方式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参与乡村文化体验。

阅读阵地建设的完善不断为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的常态化开展输送养分。澄江市委宣传部整合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公共资源,与抚仙湖农民读书会实现文化阵地空间联用、设施共享、人员互融,构建便捷高效的阅读服务网络,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阅读环境。澄江市还将持续深化抚仙湖农民读书会“资源融合+品牌赋能”模式,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拓展抚仙湖农民读书会服务半径,着力打造更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让书香浸润乡村,以文化凝聚力量。

本报记者 杨茜 王剑钊

  • 弥勒:清凉度夏 乐享康养

  • 农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 扎根乡土 躬身助农

  • 报头

  • 深山藏水乡 风光入画屏

  • 丽江市深入实施“兴丽英才支持计划”文化人才项目

  • 云南省全民健身大赛第三赛区比赛在腾冲开赛

  • 坚持悉心育才

  • 迪庆州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

  • 昆明长水机场推出充电宝寄递服务

  • 富源:村房短住 惬意避暑

  • 德宏职业学院参建孟加拉澜湄工坊

  • 中南大学与云南药科院在楚雄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