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来自江苏、新疆、重庆、四川等地的100多名避暑旅居游客来到富源县竹园镇迆勒、玛依咱、糯木等村寨,以“新村民”的身份享受乡村慢生活。
“截至目前,竹园镇累计盘活闲置房屋120栋,改造旅居客房500间,探索以‘村房短住’吸引避暑旅居游客,通过线上线下引流,半个月内就可实现饱和入住。”竹园镇党委书记赵超林介绍,“村房短住”作为区别于城市民宿与传统休闲康养的新型旅居模式,具备投入少、轻资产、易复制、性价比高的特点,既能带动群众增收,又能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
今年以来,竹园镇将“村房短住”发展模式作为发展乡村旅居的突破口。推行“一户一策”,探索“合作社托管+平台改造”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托管农户闲置房屋,平台负责改造升级,参与农户可得到40%的分成。“农户自改+平台分成”模式则鼓励农户自主改造房屋,由平台协助进行客源引流,按照70%的比例给参与农户分成。
为扩大知名度,竹园镇通过线上平台展示竹园镇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将年轻党员干部培养为乡村主播。成立“村房短住”工作专班,在玛依咱村设立“新村民”服务站,统筹整合房源,建立游客接送、入住登记、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一条龙”运营管理体系。
在参与竹园镇组织的民宿经营培训后,玛依咱村村民何礼奎率先改造了自家的9间闲置房屋,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样板房,以每间房每月600元的价格出租,人气火爆。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不少村民跟进效仿。
“竹园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盘活乡村农房沉睡资源,构建可游、可养、可享的旅居生态。”赵超林介绍,“村房短住”避暑旅居带动了餐饮、零售等业态同步发展,让昔日寂静的“空心村”人气越来越旺,破解了“人走房空”的困境。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黄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