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富源:村房短住 惬意避暑

盛夏时节,来自江苏、新疆、重庆、四川等地的100多名避暑旅居游客来到富源县竹园镇迆勒、玛依咱、糯木等村寨,以“新村民”的身份享受乡村慢生活。

“截至目前,竹园镇累计盘活闲置房屋120栋,改造旅居客房500间,探索以‘村房短住’吸引避暑旅居游客,通过线上线下引流,半个月内就可实现饱和入住。”竹园镇党委书记赵超林介绍,“村房短住”作为区别于城市民宿与传统休闲康养的新型旅居模式,具备投入少、轻资产、易复制、性价比高的特点,既能带动群众增收,又能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

今年以来,竹园镇将“村房短住”发展模式作为发展乡村旅居的突破口。推行“一户一策”,探索“合作社托管+平台改造”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托管农户闲置房屋,平台负责改造升级,参与农户可得到40%的分成。“农户自改+平台分成”模式则鼓励农户自主改造房屋,由平台协助进行客源引流,按照70%的比例给参与农户分成。

为扩大知名度,竹园镇通过线上平台展示竹园镇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将年轻党员干部培养为乡村主播。成立“村房短住”工作专班,在玛依咱村设立“新村民”服务站,统筹整合房源,建立游客接送、入住登记、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一条龙”运营管理体系。

在参与竹园镇组织的民宿经营培训后,玛依咱村村民何礼奎率先改造了自家的9间闲置房屋,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样板房,以每间房每月600元的价格出租,人气火爆。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不少村民跟进效仿。

“竹园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盘活乡村农房沉睡资源,构建可游、可养、可享的旅居生态。”赵超林介绍,“村房短住”避暑旅居带动了餐饮、零售等业态同步发展,让昔日寂静的“空心村”人气越来越旺,破解了“人走房空”的困境。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黄志艳

  • 弥勒:清凉度夏 乐享康养

  • 农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 扎根乡土 躬身助农

  • 报头

  • 深山藏水乡 风光入画屏

  • 丽江市深入实施“兴丽英才支持计划”文化人才项目

  • 云南省全民健身大赛第三赛区比赛在腾冲开赛

  • 坚持悉心育才

  • 迪庆州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

  • 昆明长水机场推出充电宝寄递服务

  • 富源:村房短住 惬意避暑

  • 德宏职业学院参建孟加拉澜湄工坊

  • 中南大学与云南药科院在楚雄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