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探秘涌泉村

李春燕

清风推开雾帘,云雀啄醒山峦。踩着青石板上未晞的晨露,我推开涌泉村门扉。

涌泉村,旧称“吕家屯”,得名于明朝吕姓军官在此屯田。岁月流转,因地下水源丰沛,泉涌成溪,遂更名“涌泉”。

村口,偶遇一位老乡,他斜倚墙角,吧嗒吧嗒地吸着大烟斗。问及涌泉所在,他的烟杆在晨雾中画出一道弧线,指向青砖黛瓦深处。我循着若有若无水声前行,虽见一方池塘,却未见涌泉。匆匆穿过红军小道,转过土墙屋舍,哗哗水声渐次清晰。溪流潺潺,如鸟雀啁啾,我误以为这便是涌泉。再往里走,来到一方三百余亩池塘边。垂柳拂水,水面将桦树倒影裁成碧玉碎片。我顾不上欣赏美景,直奔涌泉去了。

静静伫立岸边,目光紧锁水面,水面平滑如镜。心下暗忖:莫非村名虚传?倏忽间,一串水泡扶摇直上闯入眼帘。初时,细小气泡缓升;继而,似被无形之力推送,疾冲水面;终了,水泡接二连三,汩汩涌出。一波方歇,一波又起,生生不息。我断定,这便是涌泉真容。

“山神爷打酒嗝哩。”大爷笑纹里淌着智慧。看着清凌凌的泉水,只觉内心也通透了许多。大爷却说,村里像这样的涌泉,多不胜数。此泉养鱼,彼泉人畜饮用。平素里,我自诩饱读诗书,喝过几年墨水。然而,置身这鲜活世界,方惊觉自己孤陋寡闻。

池塘畔,村落依偎。土坯房与砖混屋舍错落,钢筋与泥土交织,古老与现代交融,构筑别致的红色村落。古院落、红军标语老宅、六百年古树,自然奇观与红色文化相契,凝成独特风景。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两度途经涌泉村,留下开仓济贫、地下联络站等革命印记。

广场四周,生长着古老而神秘的香樟树。那棵百年古树,虬枝盘结,将斑驳树影投向青石板小巷。小巷里,一口古井,泉水汩汩,沿石槽汇成小溪,如银链缠绕红墙灰瓦。井台绳痕累累,倔强地诉说岁月。从晨曦到暮霭,孩童、妇人、老人挑着水桶,端着瓦缸,井边汲水。木桶撞击井壁闷响,泉水的叮咚,交织成村庄亘古晨曲。孩童赤脚,踩着井边湿漉漉青苔,追逐飞入稻田蜻蜓,别有一番生趣。

红军广场始建于2023年,依托红色资源,建成红色革命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场中央,矗立着由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何宝森携弟子创作的雕塑——《长征,地球的红飘带》:钢刀衔着火焰般绸带,飘动处似有惊雷滚过,宛如涅槃凤凰衔星火穿越闪电。红飘带自上而下,如一条腾跃的活龙,寓意龙腾新时代。雕塑深刻诠释长征精神,墙壁镌刻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地下联络站遗址掩映在古树旁,蒸腾水雾在枝叶间凝聚成水晶,恍若千年星辰悬缀,散发神秘气息。木质窗棂上,弹孔裂痕与展柜里泛黄任命书无声对望,诉说峥嵘往昔。穿过狭长甬道,推开陈旧木门,红二、红六军团过曲靖的行军地图赫然在目。刹那间,我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年代。

1935年4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长征过珠街。他们写标语、贴布告、散传单,开群众大会,带领百姓打土豪、分浮财、开仓济贫。革命思想深入人心,群众奋起响应,发起反抗。麒麟区30人投身红军,其中15人来自珠街,4人来自涌泉村。除叶林、曹木生、张学田、冯官云4人幸存至解放,余者皆血洒征途。今日我们安享的太平,是无数先辈以生命铺就。身为教育工作者,报效祖国养育之恩,正在于培育一代代新时代的接班人,这是我们的使命。

一脚跨过门槛,光阴已过百年。墙上跃动红军穿越涌泉的旧照,展台陈列长征旧物:草鞋、军衣、军帽、军用水壶,一应俱全。锈迹斑驳的水壶,曾伴他们跋山涉水,见证英勇与坚毅。遥想当年,红军挎壶远征,凭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闯过千山万水,赢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泉水流经的土地,永远铭记着星火的印记。

沿着红军小道漫步,蓝花楹开得正旺,紫茵茵的花朵铺满天空,将天空染成梦幻紫。我驻足蓝花楹下,拍照打卡,想留住美好瞬间。一个苍老而朴实的声音吸引了我。一位身着绿军装的大爷,双手拄着拐杖,端坐木椅上。他用方言讲述长征故事,带我们重温血火岁月。他话语铿锵,似乎在嘱咐我们不忘初心,勇接红色接力棒,薪火相传,振兴中华。

蓝花楹下,大爷把长征故事种进年轻心灵。他领我们参观涌泉乡贤馆。乡贤馆由何宝森家老宅改建,两层木楼漆色虽褪,古朴典雅犹存,刻满岁月年轮。馆内最显眼处,是何宝森父亲的塑像。承父训导,他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潜心绘事,与光墨结缘,开创光墨画先河。其作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国画的色彩革命”。馆内陈列其三十余幅作品及长征题材字画。我自幼习画,遍览名家,何老师画风豪放不羁,独树一帜,令人屏息。那融中国水墨氤氲与西方油彩肌理于一体的笔触,不正是艺术版图上的“乌蒙磅礴走泥丸”?光墨画横空出世,在画坛激起千层浪。

阳光如黄油浓得化不开,几位画家支起画具,端坐古树下,描摹乡村振兴画卷。那棵古树树冠很大,宛如一把巨伞,为我们撑起一片绿荫。我拿起画笔,赭石描绘老屋沧桑,墨绿勾勒古树情深,土黄渲染乡村辉煌。然而,画笔挥舞,终难画尽世间本色。天地造化,鬼斧神工,岂是一支小小画笔所能穷尽?

涌泉村,一方热土,历史见证者,红色精神传承地。此刻,古树新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地下泉水不知疲倦奔涌。600年的年轮里,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脉络,交融成涌泉村跳动脉搏。那是历史回响,也是未来序章,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 报头

  • 花灯翩跹处 滇中岁月长

  • 探秘涌泉村

  • 茶山里的山货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