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通海县构建“1442”拦蓄带调度指挥体系——

拦好入湖闸门 严防跑冒滴漏

雨季,本应是大自然润泽万物的佳期,如今却成了城乡水环境污染的高发期。近年来,玉溪市以“干字当头、稳字托底、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抓手,一体化推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三治一改善”工作,加强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在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中勇做力行者。

通海县探索出“1442”拦蓄带调度指挥体系,党员干部带头一线调研,群策群力谋对策、出实招,共同攻克拦蓄带运行管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杞麓湖一池清水。今年1月至6月,通海县降雨量达354毫米,杞麓湖拦蓄带管控工作经受住了10轮降雨检验,2025年初期雨水管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调度室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每一个重要入湖口、闸门和泵站的实时监控画面;另一侧墙上,张贴着每个片区、点位的负责人、责任区域和联系方式,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从昨天下午两点到现在,我已经在环湖路上跑了二三十个来回了。”闸门管理员刘炳发在责任区域值守了一夜,他不仅要保证闸门安全,还要打捞拦蓄带内的杂物。

在杞麓湖杨广小海分界沟泵站扩容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加紧施工。“如果天气状况良好,半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沟塘扩容。”凤麓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胡金花介绍。

目前,通海县构建起“1442”拦蓄带调度指挥体系,即1个指挥中心统筹全局、4个县级领导分片督导、沿湖4个乡镇分区落实、2个部门联合巡查,将28.6千米拦蓄带及40道重点闸门、35座重点泵站、7条主要河道的管控任务,精准分解至7家县级部门、7个乡镇(街道)的100余名具体责任人。责任网格化管理让市、县、乡(镇)、村、组各级都清晰明确自身在拦蓄带运行管控工作中的阵地,确保管控工作有序推进。

管控责任落实到每一座泵站、每一道闸门,彻底改变以往粗放、不精细的管理模式。

“我们从沿湖各村、社区聘请了21名闸门管理员进行日常管控,同时,还选派了6名闸门调度员,每天进行巡查和调度。通海县安排了35名干部职工包保35道重点入湖闸门,确保汛期闸门安全。”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长张海介绍,通过一系列措施,今年以来,杞麓湖流域没有发生因入湖闸门管控不到位而导致拦蓄带水入湖的情况。

在位于通海县的杞麓湖红旗河入湖口,记者看到水质检测车正在检测各入湖口送来的水样。蒙蒙细雨中,各级负责人在入湖口的拦蓄带进行现场巡查。环湖路上,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清理拦蓄带垃圾,或坚守值班岗位,或开展巡查执法,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拦蓄带运行管控的关键在于管水,尤其是初期雨水的处理。今年,在“1442”拦蓄带调度指挥体系下,市、县各级各部门及沿湖乡镇职责清晰、任务明确。依托“1262”气象预警机制,汛前,水利、湖管部门负责腾空拦蓄带和湿地,并对河道与库塘腾容;汛中,各部门联合沿湖4个乡镇强化调度管控,生态环境部门实时监测来水水质,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督导,严防泵站闸门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汛后,指挥中心持续开展调度管理,确保拦蓄带维持低水位运行,为应对下一轮初期雨水防控做好准备。

构建常态化管理体系、聘请专职管理员与调度员、落实干部包保责任、执行24小时值守及分级巡查等制度……杞麓湖拦蓄带运行管控形成了涵盖人员配置、巡查督导的全链条管控模式,推动杞麓湖治理从应急整治向长效守护转变。

本报记者 杨茜 王剑钊

  • 洱海之滨火把美 澜沧江畔欢乐多

  • “花脸”狂欢引客来

  • 宁洱县:咖啡产业提速转型

  • 报头

  • 拦好入湖闸门 严防跑冒滴漏

  • 丽江市全力营造安心舒适暑期旅游环境

  • 南华县:绿色产品提质增效

  • 五华区:村播小院数商兴农

  • 沾益区发布文创IP

  • 压实责任链条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 屏边:科技打开致富门 荔枝飘香日子甜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