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资粳”系列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喜获高产

现场机收。 本报记者 陈云芬 摄

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 7月15日,云南省作物学会组织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实施的优质粳稻香软米品种“云资粳7号”“云资粳25号”全程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百亩示范进行现场机收测产验收。

测产结果显示,“云资粳7号”示范面积105亩,平均株高106.6厘米,穗长21.1厘米,结实率90.1%,千粒重23.9克,落粒性中,耐寒性强,稻瘟病综合评价5级,直链淀粉含量6.8%,胶稠度90毫米,碱消值7.0级;“云资粳25号”示范面积165亩,平均株高107.8厘米,穗长20.26厘米,结实率87.56%,千粒重26.82克,落粒性中,耐寒性强,稻瘟病综合评价3级,直链淀粉含量10.1%,胶稠度87毫米,碱消值6.8级。两个品种分别以每亩605.50公斤和每亩591.97公斤的产量交出了一份圆满的“丰收答卷”。

测产验收专家组认为,作为“云南特色稻麦豆作物重要性状鉴定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和云南种子种业实验室优质粳稻品种选育项目的重要成果,“云资粳7号”“云资粳25号”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体系的每个环节都体现着科技赋能特点:精准定量播种同步工厂化育秧,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追肥及病虫草害无人机统防统治,田间长势均衡,无病虫害发生,成熟转色好,丰收态势一目了然,彰显了“云资粳”系列优质粳稻品种的优良种性,突出了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节本增效作用,让农户看到了科技种田的实效。该品种及技术模式有望为西双版纳及全省类似生态区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 “云资粳”系列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喜获高产

  • 报头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人员在澜沧江流域发现5种中国新记录鱼类

  • 昆明植物园5个茶花品种获新品种授权

  • 丽江市县两级开展稻田福寿螺统防统治

  • 普洱市强化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

  • 科技帮扶促广南油料产业提质增效

  • 耿马县校地携手推动榴莲种植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