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季征)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进行多次鱼类生物多样性考察,发现了4种未曾记录的土著淡水鱼类,分别为盘褶鮡、暹罗双孔鱼、哈氏方口鲃和金黑野鲮,均为在我国首次记录的物种。此外,在国内从未被记录与描述的外来物种卡特拉野鲮也在考察中被记录与描述。
盘褶鮡为褶鮡属,目前褶鮡属存在20个有效种,含本次新记录在内,中国记录有褶鮡属鱼类11种;暹罗双孔鱼的主要特征与此前记录的双孔鱼相区别,因两种双孔鱼在繁殖季同时大量出现,共享产卵场,可能被长期误认为同一种;哈氏方口鲃记载分布于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流域,从研究人员对哈氏方口鲃的多次采集记录看,该种在澜沧江下游应存在稳定的种群;金黑野鲮除研究人员记录的1尾标本外,多个金黑野鲮个体也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被渔民记录。此外,研究人员在考察中记录到1尾卡特拉野鲮标本,确定了该物种出现在我国的可能性,这一发现提示应对此种鱼类潜在的入侵问题予以关注。
据介绍,澜沧江拥有极高的淡水鱼类多样性,分布有鱼类超过240种,占云南鱼类物种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下游西双版纳州境内段物种数超过了200种。近年来,澜沧江鱼类物种记录的持续增加也反映出该水系较高的潜在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