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关县

以工代赈铺就产业路

修建产业路。 本报通讯员 龙梦 摄

近日,在大关县高桥镇以工代赈项目产业路施工现场,务工群众正熟练地搅拌混凝土、填补碎石,压路机来回碾压,一派繁忙。“产业路建成后,既能助力项目区域的烤烟、方竹和中草药等产业发展,又能带动100余村民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项目工作组副组长王文剑介绍。

以前,高桥镇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制约了产业发展。今年6月高桥镇抢抓大关县通过以工代赈建设产业路的机遇,利用各级投资629万元,开工建设长14.7公里、宽4.5米的产业路。项目建成后将惠及周边农户285户1100人,显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降低农特产品运输成本,为产品出村进城打通渠道,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发展的交通基础。

高桥镇核桃村村民雷应珠得知村里要修产业路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施工队。“我负责浇筑混凝土、修整路面。在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天还能挣150元。”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的雷应珠说。除了发放劳务报酬外,大关县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务工群众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在项目实践中积累实操经验,逐步掌握砌筑、支模等实用劳动技能,实现从普通劳动力向技能型人才的初步转变,为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核桃村种植大户王朝高种植了170亩烤烟和30亩玉米,以往每当运输季节到来,他都要为崎岖难行的山路发愁。看到村里的产业路加快建设,他满怀期待:“以前运输烤烟时,我们总要雇人临时修整路面,既费时又费力。这条路修好后,我每年运输烤烟的成本预计能降低1万元左右。”

2025年,大关县采取以工代赈措施硬化产业路64公里,投资4480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近700万元,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产业路。

本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胡声宇

  • 中超第18轮 云南玉昆取得主场四连胜

  • 弥勒太平湖汽车拉力赛举行

  • 以工代赈铺就产业路

  • 革新技术打造共赢链

  • 曲靖依托体育赛事打造旅居康养胜地

  • 报头

  • 科创赋能 向新提质

  • 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在易门开幕

  • 第三期马尔代夫青少年乒乓球夏令营在昆举办

  • “普洱咖啡 香遇成都”城市推介活动举办

  • “农果云云仓”流通平台运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