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岭论坛

来云南体验清凉避暑旅居

王世涵

高山草甸凉风习习、满眼绿意;万亩荷塘掀起激情水仗;火红的火把点亮盛夏夜空……这个炎炎夏季,全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云南却以平均气温21.9℃的清凉成为避暑旅居的顶流。今年1至6月,全省共接待游客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总花费6584.31亿元,同比增长10.5%。

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多彩民族文化的云南毫无疑问具有厚实的旅游家底,而清凉资源的加持,更赋予了云南暑期旅游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聚焦“旅居云南”建设,云南深入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避暑游热度持续攀升。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在经历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跃迁的转型阶段,游客对旅游的期待不再仅仅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深度情感体验转变。这也代表着,旅游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清凉不能成为避暑游的唯一卖点。

如何用好清凉资源,让避暑游从“清凉一刻”变成“清凉一季”,从短暂停留观光转变为深度旅居体验?一方面,要积极适应旅游市场新变化,抓住变化中蕴藏的机遇,修炼好赢得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转变思维观念,坚持需求导向,从根据资源做产品转向根据需求做产品,提升云南文旅的产品力。

在热度居高不下的避暑游中,一个异军突起的小众旅游城市值得关注:曲靖市充分利用夏季平均气温19.7℃的气候优势,推进旅居康养、避暑经济、乡村旅游、银发经济发展。马龙土瓜冲、罗平云上花乡、沾益红瓦房等高品质旅居村吸引大批“新村民”前往感受乡村烟火。随着旅游场景的持续拓展,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清凉曲靖”火速出圈。

论自然风光,曲靖可能比不过大理风花雪月的浪漫,香格里拉雪山峡谷的壮阔;论民族文化,也可能比不过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风情,楚雄彝族的热情奔放。但正是紧紧抓住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度假、康体、养生等转变的机遇,精准捕捉到游客对情绪价值和品质化旅游的需求,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最终将清凉的气候沉淀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这启示我们,以旅游转型升级为牵引,将清凉资源与研学、节庆、户外运动、特色美食相结合,在场景、体验、业态融合方面求新求变,才能不断增加旅游吸引力。

文旅发展的本质,是产品与特色的比拼,更是服务与体验的竞争。看近些年各地的现象级文旅,无论是在冰雪季“C位”出道的哈尔滨,还是因烧烤火出圈的淄博,他们的热度都离不开交通、住宿、景区、人文等全方位的政策配套和服务优化。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在云南加快创新驱动与跨界融合,推动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的关键阶段,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城市的温度和善意。8月12日,云南将正式实施《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通过构建完善守信激励、失信约束、严重失信惩戒的三级信用监管体系,奖优罚劣,有效引导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主动提升服务品质。政策之外,我们更期待云南各地用真诚、优质、细微的服务带来良好的口碑,让游客感受到一个更显品质、更有底蕴、更具魅力的清凉云南。

  • 报脚

  • 报头

  • “云审查”让审计效率大提升

  • 对“微浪费”须较真

  • 热线服务不能“降温”

  • 抗战剧要尊重史实

  • 菜市场向何处焕新

  • 来云南体验清凉避暑旅居

  • 微看点

  • 当青春活力遇上传统技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