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遇见楚雄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定县——

非遗传承“廉”续新生

“从最初的胎体到器具成型,一件漆器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打磨。制器如做人,都须遵循严格的方法和规矩,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严谨细致,才能制作出耐腐不朽的漆器。”在武定县狮山镇禄金村委会解家营村柒拾叁漆器工作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俊锋向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介绍大漆工艺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武定县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从非遗技艺中提炼廉洁元素,积极探索“廉洁+非遗”新路径,将非遗老手艺与廉洁新表达融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廉洁文化,在传承、守护和传播中打造具有武定非遗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浸润民心。

该县深挖本地大漆、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艺中的清廉元素,并延展其深刻寓意,让非遗技艺与廉洁文化在相互渗透、交相辉映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解锁非遗传承中的“廉密码”。发挥新时代廉洁文化联动效能,举办书法、刺绣、漆器等非遗作品展,让干部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廉洁思想洗礼,将廉洁文化以可视、可听、可感的方法呈现出来,持续激发非遗中的“廉动能”。

为了让廉洁文化既有形又有效,武定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丰富廉洁文化载体,打造“大漆+清廉”“非遗剪纸+清廉”品牌,在千年不腐的大漆、千姿百态的彝族剪纸中传承廉洁文化。从少数民族谚语中挖掘廉洁元素,创作出《树靠根牢人靠心好》《衣品美在帽子上 人品美在诚实上》等微视频,传播廉洁理念,培育廉洁意识。

本报记者 吕瑾 通讯员 叶向晖 罗洪梅

  • ​禄丰市把廉洁理念融入非遗传承

  • 责任贯通 阵地融合 教育浸润

  • 报头

  • “红廉旅教育”有形有感

  • 非遗传承“廉”续新生

  • 左脚欢歌传播廉洁文化

  • 乡村“小舞台”宣传接地气

  • ​南华县开展系列活动涵养清风正气

  • ​楚雄市打造全方位廉洁文化矩阵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