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红河州如何立足实际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赵瑞君: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制度性保障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红河州始终以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抓好贯彻落实。
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的重要意义,不折不扣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领域多作贡献。
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紧盯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红河州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赵瑞君:构建全州“大营商”工作格局,打造打响贴心服务、真心办事、放心投资的“三心”营商品牌,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连续4年超过50%,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量达55.16万户。
为企业贴心服务。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秉持“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企业办事、项目落地“跑最少的路、用最短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比如微幸乳业集团仅用9个月就在弥勒产业园完成项目落地、厂房建设和产品生产。
为企业真心办事。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健全重点产业项目协同推进机制,为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优质服务,组建23个专班高效推进绿色铝项目,绿色硅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即开工投产,天然虾青素项目建成投产由原计划的4年提前至2年、投资由2.5亿元增至6.2亿元。
让企业放心投资。积极构建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监管服务体系,实现监管“无处不在”、服务“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记者:红河州如何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赵瑞君:系统梳理各级惠企政策汇编发布,深入践行“一企一策”等工作机制,确保政策真落地、企业真受益。
实践运用“三问三查三促”工作法。一问政策落实是否存在“中梗阻”,查涉企服务短板,促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二问要素保障是否存在“玻璃门”,查项目推进堵点,促资源配置精准高效;三问政商交往是否存在“亲而不清”,查作风顽疾病灶,促政企良性互动;13个县市通过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特派员助企攀登行动”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诉求1300余件。
畅通政企沟通服务渠道。用好“政企面对面”联动局长“坐诊接诉”和“上门巡诊问诊”沟通机制,构建政策精准推送、诉求闭环管理、效果动态评估的全链条服务闭环,开展“政企面对面”48期、解决300家企业585个问题,“局长坐诊接诉”活动5期、解决42家企业的67个问题。
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设立全省首个民营经济财税金融服务中心和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中心,打造纵合横通、条块联动的税费诉求解决新模式,受理民营企业诉求68件、办结61项,帮助1237名职工补缴社保费878.24万元。本报记者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