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石头堆砌成的民居沉默而厚重。这个以“雪山第一村”闻名的古村落,如今不仅是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也成为了体验纳西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石头纳西家访”的小院,游客正在体验东巴纸制作。主理人和成伟正在向游客展示这一古老技艺,“这些纸能保存千年,是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州游客王晓东小心翼翼地将湿纸揭下,贴在温热的木板上,在日光下进行晾晒。“原来一张东巴纸的诞生如此不易。”
杜寒梅经营的“滇云手造”每天接待8组体验者,通过向游客展示东巴纸制作古老技艺,用实际行动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舂料、抄纸到晒纸,游客亲手制作一张东巴纸,并在纸上写下喜欢的祝福语,再把这一份独特的“丽江礼物”带回家。“比起购买手工艺品,我们更希望能够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成都游客张左芳说。
在玉湖村一处小院,亲切的纳西语问候声在石墙间响起,和国仙正在为前来体验纳西文化课的亲子家庭讲课,小小体验者们认真地跟读,生涩的发音让现场笑声不断。随后,和国仙又在一旁的木桌上铺开纸张,指导游客用竹笔蘸墨,在自制的东巴纸上书写东巴象形文字。来自珠海的游客张文果带着女儿仔细临摹着东巴象形文字,她笑着说:“这不仅是写字,还像在画一幅古老的图画。”
夕阳熔金,石头小院瞬间披上了暖色。游客身着传统“披星戴月”纳西族服饰,在鹅卵石铺就的天井围成圈。纳西族勒巴舞的鼓点声响起,深沉而富有召唤力。“脚步要踏得扎实,每一步都要踩在鼓点上。”纳西阿妈边示范边鼓励,在古老的庭院中,来自不同地域的游人踏着同一节奏,舞动着对这片土地共同的喜爱。
“纳西家访”体验游的持续升温,映射出玉湖村旅游形态的深刻转变。“现在旅游不再只是简单的赏景,而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据白沙镇玉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介绍,在玉湖村,像这样的民俗文化体验点有20余家,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游客不再满足于远远一瞥,他们主动参与,并带走这些融入内心的文化记忆。
在玉湖村,文化成为了可触摸的风景。当游客亲手制成一张东巴纸、学会一句纳西族问候语、与村民共跳一曲勒巴舞后,他们带走的不再是照片里的风景,而是对这个地方民俗文化情感的体验。随着玉湖村民俗体验游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这里住上几天,深度体验纳西文化,感受慢生活的魅力。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慧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