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
近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未撰写的《特色农业品牌化:以云南为例》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理论概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国内外实践、综合报告、3篇专题报告、5篇案例报告、10篇已发表文献等部分,是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云南特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著作,填补了研究云南农产品品牌的空白。该书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集学术研究和实践提炼为一体,是研究云南区域公用品牌的力作。
深刻揭示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本书作者通过总结云南区域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成就与经验,认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增强云南内生发展动力、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资源禀赋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变现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品牌打造能力、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溢价能力,品牌引领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这一概括非常精辟,对促进云南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指导价值,让农产品品牌建设赋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准确概括出品牌引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机制。作者认为,云南品牌建设是在中央品牌决策的指导下推进的。2018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通过集全省之力打造省域公用品牌的组织机制,明晰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管理办法、品牌目录制度、区域公用品牌奖惩机制、品牌支撑机制、品牌营销机制,逐步将“绿色云品”打造成全省域全品类的省域公用品牌,其做法和经验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意义。作者依据云南普洱咖啡、昭通苹果、文山三七、华坪芒果、七彩云菊等省域著名品牌的经验,肯定了云南农产品品牌创建机制,打造“绿色云品”市场化宣传推介平台。同时,本书作者充分肯定云南品牌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效果。如广泛开展绿色食品牌整体形象宣传,积极组织云南品牌评比活动,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提高社会对云南绿色云品的认可度。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展销会以及新闻媒体的作用。
在揭示存在的薄弱环节方面有许多新发现。作者发现云南品牌建设面临的短板和不足,如品牌运营机制不足,品牌集群效应弱,“一县一业”支撑不足,品牌溢价率低。详细分析了省域品牌“绿色云品”叫不响做不强的原因。如“绿色云品”定位不准,品牌运营机制不足,品牌矩阵尚未形成合力。作者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四大类对策建议,这些建议都很中肯,值得有关部门重视。一是产销管分离,强化品牌运营。二是理顺机制,重塑“绿色云品”矩阵。三是健全完善区域公用品牌支撑体系。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绿色食品全产业链。
高度重视企业家在品牌创立、提升、传播和巩固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本书作者针对云南农村发展人才短板问题,建议培育农村创业带头人,抓住了要害,要高度重视企业家在云南农产品品牌创立、提升、传播和巩固过程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珍惜品牌,更应该善待、保护企业家和品牌企业,为企业和企业家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尤为可贵的是创造保障有力的法治环境,营造和谐优化的政商关系。
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可行途径是与跨国驰名品牌合作。本书作者肯定云南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西部省区第一,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名气,建议云南扩大国际合作。
作者长期研究云南农产品品牌,发表了系列论述品牌的文章,为云南农产品品牌建设贡献了智慧,值得研究品牌的专家学者借鉴和实践部门推进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