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陶埙为媒 奏响一座城的悠然

清晨的丽江市束河古镇,薄雾未散,青石板路上传来悠远的埙声,低沉古朴的音调在纳西老宅间缓缓流淌。吹埙人张晋源一袭素衣,指尖起落间,千年古乐与丽江的晨风融为一体。5年前,他和妻子带着埙与古筝来到丽江。如今,这座雪山下的古城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2019年,张晋源与妻子辞去北京的工作,在大研古城、束河古镇与白沙古镇开设了宋氏华林埙箫工作室,一边制作陶埙,一边教授传统乐艺。妻子教古筝,张晋源则专注于埙的演奏与制作。起初只是旅居,但丽江的慢节奏与人文气息让他们决定留下。“这里的时间像玉龙雪山的融水,慢慢流进心里。”张晋源说。

如今,夫妻二人已从“过客”变成“新丽江人”。工作室不仅是传承技艺的场所,也成为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小聚之地。游客推门而入,或学一曲《阳关三叠》,或定制一枚手工埙,在古城悠长的午后,感受千年古乐的深邃与宁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张晋源制作的陶埙,选用丽江本地陶土,经揉泥、塑形、调音、烧制等十余道工序,每只都独一无二。“在丽江做埙,仿佛能与自然、历史对话。”张晋源说。

除了制作,张晋源还致力于埙乐教学。他的学生中,既有白发老者,也有稚龄孩童。“很多人第一次听埙就被打动,因为它直抵人心。”在他看来,埙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载体,“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让人慢下来,听见自己。”

丽江的悠然,是张晋源夫妇留在这里的重要原因。没有车马喧嚣,只有流水潺潺;不见高楼逼仄,但见雪山巍峨。

他们常在傍晚闭店后,带着乐器到白沙的田野边合奏,古埙深沉,古筝清越,与风吹麦浪的声音交织成曲。“在这里,时间有了另一种刻度。”张晋源的妻子笑着说,“以前是按小时赶工作,现在是看云影变化、等一壶茶沸。”这种悠然,也渗透进他们的音乐里——埙声更沉静,琴音更从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如张晋源夫妇一样选择在丽江旅居、扎根,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这座古城的魅力。而埙声依旧每日在街巷间回荡,仿佛提醒着匆匆过客:慢一点再慢一点,才能听见生活本真的声音。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唐梦

  • 报头

  • 以歌曲为桥 唱出一座城的包容

  • 以体操为翼 托举梦想与荣光

  • 以古村为卷 写一方水土的温情

  • 以自由为语 心安他乡亦故乡

  • 以陶埙为媒 奏响一座城的悠然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