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六郎城村曾因资源匮乏、深藏深山而贫穷落后。近年来,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倾力帮扶下,依托丰富森林资源与独特石斛产业,六郎城村走出了“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实现从贫困山村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六郎城村,浓郁壮家色彩的木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舍庭院旁,石斛或植于盆、或长于树、或生于石,构成独特景致。广场旁“旅居云南 沪滇协作”的大字,为古朴村落添了亮色。村民何爱玲笑着说,前些年在外陪女儿读书,今年女儿高考结束,她借着暑期旅游旺季在家门口做小生意,“现在村里发展好、游客多,在家挣钱比外出打工强”。
看着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外出务工的村民农延磊决定返乡就业。“我现在在六郎城景区园林部上班。景区发展起来后,不少在外打工的人都返乡了,公司福利也很好,工资比外出打工高。”
六郎城村的发展,离不开静安区援建资金的支持。2023年起,沪滇协作帮扶广南团队争取市级、区级及国泰君安公司帮扶资金,在六郎城村实施活动场地铺筑、老旧石板路修复、太阳能路灯安装、核心区域45户外立面裸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补齐了六郎城村的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村容村貌。
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艺畅介绍,在房屋外立面改造中,村民仅出20%费用,其余80%由静安区援建项目款承担。如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文旅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依托森林资源、石斛产业和六郎文化,广南县以康养为特色,将石斛资源转化为康养旅居优势,盘活山林土地、农村闲置老屋等资源,打造六郎城景区。景区内,石斛生态观光园、丛林石斛万米观光长廊、精品民宿等项目齐全,当地还推出森林魔网等娱乐项目,并结合石斛养生特点推出特色菜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体验。康养旅居新业态兴起,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食宿于一体的产业链在六郎城村逐渐成型。
周艺畅介绍,在静安区资金帮扶下,村民实现“五金”增收——分股金、获奖金、挣现金、领薪金、收租金,每家每户都有收益,人均收入增至3万多元。
今年,静安区再次援建800万余元用于景区消防设施建设,既预防森林火灾,又解决旱季铁皮石斛缺水问题,保障了石斛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静安区持续帮扶下,六郎城村“造血”能力日增。通过“五金”增收模式,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共享乡村振兴红利。2023年,90户群众自筹1080万元入股公司,获分红108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带动69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超4000元;42户村民发展餐饮、民宿等,年户均增收超3万元;公司拿出门票总收入的3%奖励村民,2023年分红16.3万元、2024年分红18万元。2024年,六郎城景区接待游客48万人次,综合收入4000万余元,旅居收入1920万元。
如今,漫步六郎城村,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村民的幸福笑容交织。沪滇协作的深情厚谊,温暖着六郎城村发展之路,让这座古老村寨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黄鹏 通讯员 胡俊 王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