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的山林野地间,大芦山土鸡悠然觅食,它们毛色光亮、体质强健,炖煮后肉质紧实鲜美,因长期在野外生长积累的营养特质,在消费者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不过,与市场认可度形成对比的是,大芦山土鸡产业长期以来始终面临着“散弱小”的发展瓶颈。
为破解发展瓶颈,云仙乡采取“政府主导、养殖户为主体、个体户为主力”的模式,从统一育苗、统一养殖、统一销售三端发力,推动产业各环节紧密衔接,加速大芦山土鸡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育苗方统一引进优质且符合地方特色禽类标准的土鸡种苗,并由专业技术人员驻场,抓住黄金脱温30天,执行标准化免疫程序,构建起“全程脱温技术+全面疫苗防护”的科学育苗体系。在脱温、免疫后统一佩戴定制的专属脚环,赋予土鸡“数字身份证”。“这套溯源系统让大芦山土鸡有了‘数字户口’,记录了脱温、疫苗接种、养殖环境、喂养场景到生长周期的全过程。”普洱市思茅区坡脚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度过育苗期后,土鸡就离开“温室”进了“新家”。乡技术服务队认真执行每周上门服务制度,通过定期监督、专业指导,确保土鸡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健康成长,以“健康饮食、强身健体”保障产品品质纯正稳定。
眼下,合作社正在思茅城区的商铺筹备增设大芦山土鸡销售旗舰店,统一向养殖户收购带环土鸡,通过品牌标识提升产品辨识度与可信度,同时积极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售覆盖面。旗舰店也将根据土鸡重量、品相、日龄进行分级销售,并划分烧烤、黄焖、煲汤等特色专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大芦山土鸡产业依托“三统一”模式,协同品质、标准、市场三方发力,实现了从联盟到增效的突破。下一步,云仙乡将持续强化全链条管控,让品牌越来越响,产业筋骨越来越壮,养殖户收入腰包越来越鼓,推动土鸡产业从“散弱小”到“壮富强”的华丽转变。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高玥
通讯员 罗继 杨楗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