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湖畔生机蓬勃。玉溪市江川区将6万多尾规格为每尾30克至100克的大头鲤鱼苗,有序投放到沿湖1005亩稻田和藕田里。江川区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稻(藕)鱼综合种养模式,又有了新进展。
一大早,在海浒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点,海浒社区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鱼苗放进稻田和藕田间。“这几年借着丰收节的东风,我们推出的田间摸稻花鱼和垂钓等游玩活动,很受游客和市民欢迎。”海浒社区党总支委员李源介绍,往年长街宴上,稻花鱼作为一道菜品,用当地秘制的酱料烹制,鱼肉鲜嫩紧实,还带着淡淡的稻花香,常常一上桌就被抢空,不少游客专门为这道菜而来。
大头鲤作为星云湖特有的土著鱼种,独特的生态习性和较高的生态价值使其成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理想选择。在稻田、藕田生态系统中,大头鲤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既能有效控制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能通过其游动和觅食行为,促进稻田、藕田水体的循环与物质交换,为水稻和莲藕生长营造更优质的水环境,实现“以鱼养荷、以荷养鱼,以鱼肥稻、以稻护鱼”的生态共生智慧。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藕田里投放大头鲤鱼苗,也是我们探索‘荷藕种植+水产养殖’立体化农业模式的关键一步。”云南晨程生态农业荷藕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忠升介绍,此次鱼苗投放量经过科学测算,严格匹配藕田生态承载能力。
为了全力推广稻(藕)鱼综合种养模式,多年来,江川区持续通过科学实施田间工程,完善田埂加固、鱼沟鱼凼开挖等基础设施,为鱼类生长和农作物种植搭建起和谐共生的环境框架。同时强化全流程管理,从鱼苗筛选环节的严格把关、投放过程的精准把控,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步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沿湖稻谷、荷藕及稻花鱼的产量与品质,实现“连片种养、一田双收”。
江川区还加大对珍稀土著鱼种大头鲤的培育、推广及保护力度,通过积极开展大头鲤与稻(藕)田生态系统的适配性试验,免费对田间养殖大头鲤的养殖户提供鱼苗,给予专业技术指导,促进大头鲤种群的恢复与壮大。此外,江川区还注重大头鲤的品牌打造,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头鲤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今,大头鲤不仅成为江川区稻(藕)鱼综合种养模式中的特色品种,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更成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亮眼名片,为珍稀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