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稻田谷穗沉坠,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玉米田果穗饱满,广袤的田野上涌动着丰收的热望。
在镇沅县九甲镇,万亩玉米田郁郁葱葱,挺拔的秸秆托举着饱满的果穗。近年来,九甲镇将科技赋能、防灾减损、安全监管贯穿于玉米生产全过程,用实干担当守护“粮袋子”安全。
针对0.3万余亩冬玉米和1.9万亩大春玉米,九甲镇精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粮经轮作等先进技术,通过良种筛选、农机适配、科学管理,让科技成为增产利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管护培训16期,900余名农户学到了玉米种植的实用技能;举办科学用药指导8期,356人掌握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播种到灌浆,技术护航让玉米长势一年比一年好,单产稳步提升的背后,是“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此外,九甲镇建立健全灾害预警机制,今年累计推送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指南50余条,对风灾、霜冻等险情,提前预警、科学应对。在汛期,通过及时指导农户改种补种150余亩,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病虫害防治同样不含糊,针对草地贪夜蛾等,农技人员常态化开展大田普查监测,精准测报虫情动态,确定最佳防治时期,组织统防统治,将病虫害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春耕备耕等关键节点,九甲镇组织开展农资安全检查2次以上,覆盖全镇13家农资店,严查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守护农业生产“生命线”;开展农药安全使用宣传8次,发放手册普及科学知识400余份,让安全用药、规范存放成为农户共识。同时,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受污染耕地调查,通过轮作休耕、土壤培肥等措施,确保耕地肥力不下降。在九甲镇,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链条越扎越牢。
在景谷县永平镇崴里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铺展,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今年我种了5亩水稻,多亏农技员常来指导,田间管理跟上了,估摸着能收2.5吨。”永平镇崴里村水稻种植户刀光进边打稻谷边说道。
丰收的信心,来自科学的支撑。“在全镇的水稻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根据不同海拔、土壤特性等条件,精准推广最适宜的良种良法,确保每一块田都有好收成。”永平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陈云祥说。
在稻田里,农技人员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进行测产工作。“从目前多点测产数据看,崴里村今年整体长势均衡,穗大粒重。”永平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建指着记录本介绍,“今年崴里村的水稻预计平均亩产稳定在525.5公斤,部分精细管理的田块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又是一个丰收年!”崴里村的丰收景象,正是永平镇水稻生产稳步推进的生动缩影。据了解,今年永平镇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4823.4亩,预计总产量7789.7吨,总产值可达2025.32万元,预计将在10月底全部收割完成。
近年来,景谷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稳稳托起百姓的“米袋子”,谱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通讯员 刘汝南 邱海艳
记者 高玥 胡梅君 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