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读书人语

书香岁月

刘梅

在每个长假期间,周围的人都忙着相约去旅行,忙着去看外面的世界。而我,则总是选择避开,泡一壶清茶,静坐在书房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

每天背背诗、读读散文、看看中外小说,无论拿起哪一本书,都是满满的享受与充实。

已经记不起自己的阅读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也记不清楚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读书的。只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家里放着几本小画书,其中一本是《林海雪原》。无意中翻开,竟被吸引。里面画的那些人物,无论是在雪地上、还是在林海里,划着雪橇穿梭其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着就爱不释手。

后来上了小学,当崭新的语文课本放到书桌上时,我把手伸到衣服上使劲擦干净。轻轻拿起书本,闻着书中散发出来的油墨香味,翻看着里面的文章和插图,迫不及待地一篇篇读下去。就是在那个年代,书本里延安的早晨、桂林山水、江南水乡……那些风景,就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放学背着新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新书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交给家里大人,追着大人用旧报纸帮我把新书包上一层书壳,以防弄脏和损坏。

母亲知道我爱看书,便会时不时从城里朋友处找到一些书给我带回家。那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民间故事,里面记录的是民间一些稀奇古怪的传闻和传说,其中一篇关于“焦骨牡丹”的传说现在想起来都清晰记得。故事说的是武则天在一个冬日里去御花园赏花,她命令百花仙子,所有的花都必须为她开放。除了牡丹,其余百花果真全部开放。武则天见牡丹花没有开,大怒,一声令下火烧牡丹,还叫人把那些烧焦的牡丹连根挖起抛到野外。岂料到了来年,烧焦的牡丹却在野地里生了根,长出黑色新枝,发出新叶,开得更加娇艳。

后来又看了《田螺姑娘》《苏小妹三难新郎》……接着,我又被带回的一本《聊斋志异》吸引住,里面那些感人的故事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正是那些年的那些书,给我的童年时光带来了巨大的乐趣,吸引着我不停地阅读。

后来,我上了初中,又不同程度地看了许多书。当我从书中读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里面唯美意境深深感染,从此喜欢上了唐诗、宋词、元曲。

说到读书,不得不说一段我上初中时关于读书的小插曲。记得那时,我们班的一个男生经常带各种书来借我看。我曾惊奇他的本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更何况是在乡村,不知道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弄来那么多的书。我如饥似渴,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来阅读。我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就是在那个年代,我不仅读完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还读完了陈凯伦的《幸福花》《沙龙玫瑰》等著作。那时的我书不离手,读得忘我,读得酣畅淋漓。

我对书是如此痴迷。白天上课,我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翻开藏在书桌抽屉里的书瞟上几眼,瞟到精彩处,便忍不住径直瞟下去,直到被老师发现,反复点着我的名字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才戛然终止。到了晚上寝室统一熄灯后,我会从枕头套里摸出早早藏好的书和手电筒,然后用被子遮住光,迫不及待钻进被窝里躲着偷偷看书到深夜。

初中毕业后,我到省城一所学校就读,当我看到学校里居然有一个大图书馆时,欣喜若狂。那里简直就是百科大全,科技、医学、政治、历史、文化无一不有。只要一有空,我都会到图书馆看书。在那里,我读到了更多的经典和名著。

参加工作后,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依旧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沉淀,我尝试着拿起手中的笔,开始记录和书写身边的一些事物,多年过来,在不经意间,竟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我在书海中漫步,不停思考、慢慢顿悟、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回首时光,正是那些书香岁月,一路陪伴着我成长。也正是那些书香岁月,不断熏陶和沉淀着我,让我心怀感恩,敬畏文字,敬畏世间万物。

  • 追光者与刻光者

  • 长篇小说《庄台 庄台》出版发行

  • 报头

  • 一场感官沉浸的“雷雨”

  • 书香岁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