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隋鑫 张雯
在数字浪潮席卷田野的新时代,传统的农资生态正在被互联网重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轻点云管理”,曲靖市积极探索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近年来,曲靖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笔,通过培育新型产业形态、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书写了一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5G+智慧农业”
数字技术重构传统种植
在宣威市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及种植基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令人耳目一新。智能化大棚内,各类环境传感器实时采集关键数据,构建起精准的智能管控数据库;远程控制终端实现了开窗通风、水肥灌溉等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以模型信息处理为核心算法构建的智能决策中心,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优方案;远程终端视频让农技专家可以随时为种植户提供远程指导。
“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对整个基地的精准管理。”宣威市福康生物公司工作人员陶春艳向记者展示了智能农业操作系统。公司依托5G智能化水肥一体灌溉系统,实现灌溉成本降低20%,节水30%,化肥农药用量减少40%,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为公司农业生产提供了决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优化农业生产方式,解放生产力,丰富物联网行业应用,让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福康生物的实践是曲靖市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曲靖市以“科技入曲”为抓手,对接省内外各类创新平台,建立农业重大科技需求清单,搭建农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广体系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三大平台,让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我们正着力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曲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打造粮油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样板2.5万亩,带动全市粮油水肥一体化15万亩,着力建设黄精、白及、冰球子等种质资源圃、工厂化育苗中心、水肥一体化设施。下一步,曲靖市将继续深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科创+种质研发”
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在1500平方米的福康生物组培室内,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仔细观测白及种苗的生长状态。这里没有泥土的气息,却孕育着农业产业振兴的希望。
福康生物创立6年来,在白及领域实现种植面积最大、组培能力最强、亩产量最高、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五项之最”。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其中与西南科技大学建立了云南省侯大斌专家工作站,在引进新品种基础上筛选了“朱兰1号”“朱兰2号”等多个白及新品种,实现良种覆盖率92%,做到了“一部手机管基地”,产品科技含量和绿色含量双提升。
“我们从科技层面重塑产品品质。”曲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曲靖市组织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等,开展高原特色农业项目联合申报。力争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农业大数据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骨干引领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重点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落地难、推广慢的问题。
近年来,曲靖市全面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科技水平,强化育种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实施良种联合攻关,推进8个优势主导产业品种研发基地和“云南最优”生猪种业基地建设,打造粮食、中药、畜禽等种业品牌。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开展全产业链培育,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家。
从智慧农田到数字药园,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科技的力量正在让曲靖市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如今,物联网技术让农业更“聪明”,生物技术让种质更“强壮”,循环经济让产业更“绿色”,曲靖市正在奏响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