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读书人语

从繁星到木香花

农为平

张昆华是在新中国文学机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边地民族作家,同时也曾是一名驻守在云南边境线上的军事文学编辑工作者。在其至今已绵亘近70年的创作生涯中,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尤其是小说、散文硕果累结,获得过“骏马奖”“冰心散文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精品奖”等诸多奖项。张昆华的创作历程,折射着民族军旅作家的成长镜像,他与文学结缘,与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冯牧、苏策、公刘、白桦、徐怀中、彭荆风、郭国甫等为代表的云南军旅作家群的崛起,给予张昆华带头、示范、鼓舞、教导的作用。若是从深层的文艺心理学寻找动因,张昆华的文学道路选择以及此后明晰的审美取向,则是较早较深地受到文学耆宿冰心的影响。

张昆华与冰心的文学缘,源于一次意外际遇。1951年,15岁的张昆华刚穿上军装奔赴哀牢山不久,第二年便随部队从景谷开拔到墨江,行军途中意外拾到一本纸张泛黄、墨迹斑驳的冰心诗集《繁星》。是夜宿营在通关驿站昏暗的油灯下翻阅这本冰心的代表作品,那些带着人间大爱至爱的诗语如电光石火照亮一个少年战士渴望的心境。多年以后,他依然清晰无比地记得当时的悸动:“那夜似乎是我人生的新启蒙。我从《繁星》摄取了爱心的暖光……”

冰心始于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始终把“爱”作为核心旨归,筑成散发人性光辉的“爱的哲学”,影响了无数读者。她也许料想不到,这束“爱心的暖光”,在遥远边地某个晦暗夜晚不仅慰藉了一颗孤苦无亲的年轻心灵,更是开启了他此后文学生涯中对美对爱执着追寻的历程。行军途中张昆华在尚未踏上文学旅途之前,从冰心的“爱的繁星”中获得了触及灵魂的“爱心的暖光”。这束光,此后始终朗照着他漫长的文学路途,引领着艺术呼唤的方向。就这样,遥远的、素未谋面的冰心在无意中成为张昆华的文学启蒙导师。这是张昆华的幸运,而他的经历也映射出文坛生生不息的传承密码。

张昆华所接受的冰心在创作上对他的影响,主要不在“形”而在于“神”——他始终执着于“爱”的书写:在边防线上怀着真挚饱满的革命军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拥相亲的激情,写了大量军旅诗歌,以军龄22年的老兵身份转业到地方后,在彩云飘荡的边疆,则渐渐转而歌咏独特的自然山水、吟诵多民族生活风情,爱的情愫始终跃然于笔端。在一篇篇表现边地风光、民族生活,深情叙写与众多师友知己前尘往事的作品里,读者很容易在不觉中被他发自性灵、饱蘸深情的文字所感染,并能从字里行间接触到一个热情澎湃的写作者。张昆华的文学语言是有温度而真诚的,在这一点上,他和汪曾祺有很大不同,后者的文字是克制而练达的,但细细品味,二者实质上是有着共通之处的,即他们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一份童真情怀,从不同的视角表达出历经时代劫波而痴心不改的生命热情。

这种对爱的执守,在张昆华的文学理念中得到凝练呈现——他是当代成功建构自己创作理念的作家之一。2019年,汇聚张昆华在小说、散文、诗歌领域多年心得的创作谈,被列入“云南文联晚霞文库”而出版,书名为《文学的美感情感》,正是对他的文学思想与美学追求的最好概括。书中集中表现了张昆华的核心文学理念,归纳到底,就是两个字:爱、美,这正是冰心爱的哲学的精华所在。以张昆华的散文观为例,他说:“好的散文,总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思想的美,心灵的美,事物的美,风景的美,情节的美,结构的美,意境的美,语言的美,风格的美,再以美的抒情为灵魂,把这一切串联起来,统帅起来,融合起来,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好散文。”作家对于爱和美的推崇由此可见一般。

正是有少年当兵行军途中,在暗夜里被“繁星所照耀”的幸运际遇,以及此后长期阅读选择冰心著作和译书,张昆华很自然地视冰心为自己的文学领路人,在他跨越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自觉践行“爱的哲学”,以之为基础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体系,在情感上,亦是对冰心文学充满敬仰为起始而追求。他接连写过回忆、记叙、纪念冰心的多篇散文,情深意切,这不仅是一个作家对文学前辈的真心崇拜,里面还饱含着张昆华对冰心特殊的感激之情。最典型的事例,是张昆华在《香港文学》1995年12月号发表的散文《梦回云杉坪》,被冰心手书题字而成为一部散文集的书名出版。紧接着《香港文学》1996年6月号又发表了冰心手迹《梦回云杉坪》以及张昆华拜访冰心,向冰心献花感谢的照片,在海内外更加扩大了影响。

抗战时期,冰心曾在昆明居住过一段岁月,离开后一直对昆明的木香花所给予的启示念念不忘,曾两次向冯牧提及。冯牧虽也在昆明生活过,却不知此花为何物,于是托付张昆华代为寻访。张昆华经过不断的走访打听,还专门去到冰心当年在昆明居住过的城中心螺峰街及市郊区呈贡寻觅访问。根据冰心给冯牧讲的“长长的藤子,有敦厚的小刺,叶子很细很密,莹白的花朵一串串一簇簇”的描述,在呈贡农村斗南乡亲的指引下,张昆华终于确定他眼前看到的这片春花就是冰心老人所心心念念的木香花,从而写出了充满美感情感的《冰心的木香花》。这篇散文在《边疆文学》1996年10月号发表时,在显要位置上还配发了冰心母女赠送张昆华的照片,大大增添了文学感人的光彩。散文连续在《人民政协报》《作家文摘》《文学报》等报纸发表,并收入高洪波写序的散文集《冰心的木香花》,先后荣获中国广播节目国家级政府奖、台湾乡情文化征文第一名奖等。再结合《香港文学》1996年10期发表的散文《拜访冰心》、冰心逝世后写的悼念散文《送别冰心》在《香港文学》1999年6月号刊出等,张昆华前后写冰心的这些散文相继被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转载或入选各种文集图书,在读者中和评论界得到赞赏,从而把张昆华散文创作成就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其散文创作风格的一种标志。

  • 镜像世界里的人间至情

  • 《给孩子的生物认知课》出版发行

  • 《街巷志:深圳何处觅乡愁》出版发行

  • 报头

  • 从繁星到木香花

  • 须去风中听万马奔腾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