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文旅消费出新 夜间经济火热

游客在昆明市文明街品尝野生菌。本报记者 陈飞 摄

本报记者 朱海

近日,昆明夜间人气最高的地方,非滇池东西两岸的绿道一带莫属。咖啡品鉴交流、后备箱集市、夜间光影艺术、云端音乐派对……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让夜晚绽放别样光彩。“如此规模和热度的夜间活动让我大开眼界,我在这里不仅结识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朋友,还发现了‘咖啡+旅居’的巨大市场潜力。”来自四川的民宿主理人李敬波说。

今年以来,以夜间消费为代表的文旅业态推陈出新,丰富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打响了云南特色夜间经济品牌。全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学习先进经验,把政府有效引导与企业有力作为结合起来,繁荣夜间文旅消费,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扩大内需注入新动能。

夜幕降临,作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昆明老街南强街巷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在夜间经济带动下,该区域延续强劲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营收11.70亿元,同比增长9.28%,日均客流量超4万人次,带动就业超3000人。

这个暑假,到昆明度假的陕西游客李梦专门选择了市中心的一家民宿,几乎每晚都在昆明老街、南强街巷片区度过。“这里吸引人的关键,在于内容多元且特色鲜明,既好玩又耐玩。”李梦说,小锅米线等老字号美食、东南亚咖啡等异域风味、马家大院《雷雨》《原野》等庭院剧目、“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等活动,让每个夜晚的体验都不重样。

“昆明老街南强街巷一直是五华区激活夜间经济、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的核心载体。我们以特色餐饮、文化体验、消费场景为三大核心驱动力,汇聚40余个特色餐饮品牌,涵盖美食文化、街头艺术、文创产品、非遗展示等多元业态,持续焕发夜间经济活力。”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夜间文旅消费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配套管理与服务的跟进。近日,首届“和和美美”特色文化季在丽江古城拉开帷幕,全省16个州市的歌舞和云南特色民族打跳串烧轮番上演,氛围拉满。与此同时,景区夜间旅游服务保障网越织越密:60余名志愿者坚守岗位,提供旅游咨询、客流疏导等服务;提高垃圾清运效率,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古城内30个文化院落将开馆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其中的非遗体验、艺术空间、民俗文化让夜游更有韵味。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1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营收181.02亿元,同比增长8.3%。“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等8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打造夜间文旅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新‘遇见云南’产品、丰富夜演产品供给等14条举措,全力创新培育夜间文旅经济新增长点。”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夜间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展了文旅场景,对于提振消费、增强城市活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懿说,云南气候宜人,可有效延长夜间户外活动时间,同时,自然和文化资源富集,生态优美、民族节庆丰富,为打造代表性夜间文旅项目提供了强大内核,值得深入挖掘。

“从相关举措看,目前云南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的思路和布局非常清晰。在推进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才能更好地促进‘流量’向‘留量’转化。”杨懿建议,在延长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的基础上,可考虑推出更多夜间活动,如夜间博物馆、夜间动物园,并对应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营时段,满足游客出行需求;建立市场化奖补机制、发放专门的文旅消费券,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激发夜间经济活力;更新监管机制,对夜市外摆等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性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安全卫生等风险监测机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 文旅消费出新 夜间经济火热

  • 王宁会见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

  • 上半年我省原油加工量再创新高

  • 报头

  • 质量管理增能 云药茁壮生长

  • 筑牢防线打好防汛主动仗

  • 大理州抓实学习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 为您导读

  • 元谋:优质资源下沉 惠及基层群众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