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当色香味唤醒“多巴胺”:买菜,是一次逛展

8月中旬,弥勒市老城区清晨的佛城商都市场里,背着竹篮的旅居客在鲜花摊前驻足,年轻博主举起相机对准五颜六色的水果摊,饭店店主推着推车开始采购……这幅鲜活的画面,几乎每日上演。

这个市场建于20世纪70年代,于2014年完成改造。如今,不仅是弥勒规模最大的综合农贸市场,更因层出不穷的消费新场景、“多巴胺菜市场”的新身份,成为受到网友追捧的“网红打卡地”,也改变了大家对传统农贸市场的认知。

走进佛城商都,五颜六色的应季水果整齐码放,吸睛的“多巴胺水果区”,不像是售卖,更像是一次色彩艺术的展示。“买菜,可以是一次逛展。”弥勒吉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凯说,他们发现年轻人喜欢在有设计感的场景里消费,所以专门在一楼打造了好看又好吃的区域。

为了让大家玩得更尽兴,市场设置了免费拍照点。每逢周末节庆,市场还提供摄影师免费拍摄修图服务,引进了鲜花、手工艺品和鲜榨果汁摊,让“买菜”变成了“逛展+休闲”的新体验。

场景创新,让市场从本地居民的“菜篮子”,也成为旅居人群感受弥勒烟火气的窗口。

“每天约有3000至5000名外地游客涌入市场,其中不少是在弥勒旅居的‘新市民’。”朱凯说,他们在这里采购日常所需,也有一些自媒体博主用自己的镜头向外界分享这份独特的市井风情。

在佛城商都,新奇有趣的不只是色彩。来到这个市场,买菜可以线下逛,更可以在线上看。

“云逛市场”的直播账号里,主播每天带观众看摊位、认食材;另一个账号则专门发布每日菜价等内容,透过屏幕,当天的小青菜、鲜肉等价格一目了然。此外,市场引入美团、京东等线上生鲜商家,提供配送到家服务;开通了串联旅居集中区域到市场的公交专线,让消费者更便捷地在家和市场间往返。

名气越来越大,市场仍坚守着农贸市场便民、惠民的初心。朱凯说,要为市场创造更多的色彩,吸引更多“新云南人”走进市场;更要在“菜篮子”里不断“上新”,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建设,让市场里有更温暖的烟火气。

本报记者 陈晨 韩成圆

  • 多国媒体人镜头里的中国故事

  • 第三届“情牵两岸·滇台同行”暨台湾网络新媒体人红河州采访活动举行

  • 菜市场“上新” 烟火气诱人

  • 在菜市场里“过节”:买菜,总有惊喜

  • 当色香味唤醒“多巴胺”:买菜,是一次逛展

  • 报头

  • 国产防护眼镜走俏东南亚市场

  • 前7月磨憨口岸进出口快件量值创新高

  • 马来西亚玻璃市州访滇代表团与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座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