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宙
2024年11月,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出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丛书(含《昆明方目》《昆明81种成药配方目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档案图册》《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使用手册》《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治瘟运用》5种,2022年11月版)荣获第29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是云南中医药界的喜讯,令人瞩目。
2014年12月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载入其中,标志着“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已跻身国家名片。
昆中药是中国中医药五大老字号之一,是中国“南药”杰出的代表。在昆中药公司的学习调研中,我看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中华老字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五十强”“世界最古老的制药企业”等牌匾,获得这些“国字号”的荣誉实属不易,弥足珍贵。这些开拓创新获得的硕果,许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奋斗。这不仅是昆中药公司的光荣,也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令人振奋的好事。
2020年1月3日,昆中药公司的新厂在昆明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成投产,由1959年起的“南坝时代”进入智能制造的“马金铺时代”,产能比原南坝厂区提高60%,生产效率提高40%,颗粒剂年产量超4亿袋。昆中药公司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力和辐射力,树起了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形象。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丛书最早的读者之一,我迫不及待地把这套丛书推荐给大家。我于1992年起在高新区工作至今,长期致力于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曾撰写了《建设“昆明药谷” 打造“云药航母”》,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创新的实践参与和见证了云药的成长。200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云药发展,决定在全省制药企业中优选10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其中8户入驻昆明国家高新区(还有1户虽未入驻,但被高新区企业控股),昆明国家高新区成了云南最大的生物药产业集聚区。这不仅标志着高新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已经形成,而且为2007年国家认定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药产业集聚区现已成为全国前50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布2021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昆明高新区排第38名,为云南唯一上榜园区。实践证明,云南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是正确的。未来,云药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我们要抢抓战略发展机遇,打造云南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城,乘“国字号”东风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使之成为全国更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和制造基地,把云药产业发展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
这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丛书的编者是下了真功夫的,真实记录了自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双美号药房以来历代昆明医药工作者的技术技艺和文化知识,留存了宝贵的文明实践,为云南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为健康中国建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