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址已完成搬迁,可以考虑设置科教楼,以科研建设推动临床工作,将是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近日,在和新任援滇院长就医院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建设,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逐项交接后,刚卸任的中组部“组团式”援滇驻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帮扶医疗队队长、金平县人民医院院长唐文斌满怀憧憬地说:“一任接着一任干,五六年之后,我们就能通过‘医教研’深度融合,推动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7月底,唐文斌等5名上海援滇医疗专家跨越千里深入边疆,到金平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来到金平,第一个感觉就是老百姓看病不方便,以及一些落后观念总是贻误大家看病时机。”更让唐文斌揪心的是,这所县级医院已经是很多患者就医能抵达的“最后一站”。提升本地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本土医疗队伍成长,是刻不容缓的使命与任务。
3年间,唐文斌带领的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从强长项、补短板的“管两头”策略入手,一方面聚焦临床需求较大的骨科、心内科、儿科、妇科等学科诊疗能力提升、诊疗体系建设,通过高峰学科培养带动全院业务量提升。另一方面,借助团队专家在9个学科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教学经历,补齐胸痛中心、急诊急救等专业短板,让这座边陲小城的医院实现了从“能看病”到“看好病”的历史性跨越。重症监护中心、肿瘤防治中心跻身省级达标专科,老年病科等薄弱学科实现突破性发展;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8项,多个病种诊疗技术实现零的突破。骨科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将出血量从500毫升降至50毫升以下,心血管内科医生独立完成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介入手术……
不少人“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的落后思想被扭转,越来越多的百姓更加注重健康,养成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诊疗意识。如今,金平县域就诊率已达95.29%,门诊量、手术量、住院人次较2022年大幅增长。
为给金平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专家团队因材施教,每位帮扶专家与技术骨干签署培养协议。3年来,金平县人民医院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从2022年的33.33%提高到2024年的83.33%,创下了历史新高,临床医师本科学历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66万元院级科研基金的投入,催生了22个立项项目,6篇SCI论文的发表,打破了金平医院“零SCI”的历史。
临近归期,唐文斌望着远处村寨的方向,那里曾有太多因疾病而黯淡的家庭,如今正被“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希望重新点亮。他翻开手机里存了3年的帮扶相册,时光在一张张照片里流转:有怯生生对肿瘤治疗不抱希望的患者,有哈尼族大妈抱着烫伤的孙儿急得满头大汗。随着日期一页页往后翻,更多的画面则是——康复患者手捧鲜花的笑脸,年轻医生发表论文、单独完成手术后的雀跃……
指尖划过全院欢送自己的最后一张合影,唐文斌的语气满是不舍与期许:“金平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希望通过一任任援滇人的接力,让健康的根系在这片土地上越扎越深,生长成守护生命的参天大树,为边疆百姓遮风挡雨。”
本报记者 黄翘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