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 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专家在赤水河流域(镇雄段)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 本报通讯员 碎金 摄

“经过这20来年的保护,赤水河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到去年为止,我们监测到的鱼类有43种。”近日,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刘建虎在镇雄县开展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监测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建虎从2006年开始从事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每年按春、夏、秋、冬季监测4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赤水河流域的水域生态环境、饵料生物环境以及珍稀特有鱼类资源监测3项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获得了80余次监测数据。”刘建虎说。

发源于镇雄县赤水源镇的赤水河,被称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庇护所”。赤水河在镇雄县境内干流河长97公里,支流河长234公里。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的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赤水河流域(镇雄段)水生生物资源量逐步恢复,总体呈现向好态势,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日益丰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镇雄管护站研究员申睿说,镇雄县扛实政治责任、源头责任,采取修复生态、改善水质、全面禁渔、宣传教育、增殖放流等多种措施,推动赤水河源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06年,我第一次来到赤水河调研的时候,最大的感慨就是白色垃圾特别多。如今,这里水质非常好,常年监测都是二类水质。”刘建虎欣慰地说,“从2006年到2016年,我们在监测中没有发现过金沙鲈鲤。2017年我们首次发现金沙鲈鲤和青石爬鮡的幼体后,到今年为止的几十次监测中,它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金沙鲈鲤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以其它野杂鱼类为食,作为水生态系统里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鱼类,它是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的指示性的物种之一。目前,金沙鲈鲤在赤水河的分布范围由40公里扩展至78公里,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正在稳步恢复。

赤水河流域(镇雄段)鱼类种类由2020年的36种恢复到目前的43种,近年来监测到金沙鲈鲤、圆口铜鱼、四川白甲鱼、岩原鲤、青石爬鮡和长薄鳅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

本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碎金 张波

  • 交出共赢答卷

  • 流淌生态之美

  • 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 保山市首次发现茶果樟野生种群

  • 报头

  •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迎来众多“夏候客”

  • 香格里拉温泉蛇罕见现身

  • 钳嘴鹳栖居石屏县

  • 生物多样性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