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读《苍山》

张永权

白族青年作家李达伟的长卷散文《苍山》一经出版,就引起关注和好评。

受苍山绿水青山哺育和白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熏陶而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李达伟,他的家乡剑川象图曾经是一个封闭贫困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没有通公路。当时我步行3天,跋山涉水,遭遇狂风袭击,才走进了那个称为“象图”的地方。当时,大多数人食不果腹,乡上唯一的公办小学里,学生在石头火塘上煮蔓菁叶、烧包谷充饥,晚上还在微弱的火光下看书写作业。

现在,李达伟已经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地的刊物上,出版了《大河》《暗世界》等多部有文化品位的散文集,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长卷散文《苍山》列入百花文艺出版社“满天星计划”,再次见证了李达伟在创作道路上不断向文学高峰攀登的勇气和成果。

苍山,在苍洱作家李达伟心中,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作家要怎样去写苍山?他在作品的第一节,就这样写道:“从冬天开始。一整个冬天,我都在苍山中到处行走。冬天的行走,就像是为了看到苍山的枯索,看到苍山中溪流的变小,看到许多木叶的脱落,也是为了看到世界在缓慢中的新生。”作者一开始就不完全是以作家的眼光去看苍山,更不是以旅人的游山玩水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和赐予,而是以一种哲人的生命观和诗人的浪漫,来观察思考苍山的神秘与丰富。他要写出一座具有宇宙维度,真正的大自然的苍山,又是有生命力量,充满蓬勃活力的苍山,同时还具有白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深度的苍山。

在李达伟的眼中,苍山的各种自然景观风物,都是有生命的,有苍山独特的个性,甚至唯一性。在李达伟笔下,苍山不仅是一座大自然的高山,也是一座精神上的高山。白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众多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保护项目,都通过作者心目中的这座文化精神的高山,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白族扎染刺绣的独特工艺、剑川木雕的巧夺天工,古戏台上演的悲喜剧等等,都在作家的笔下,以一种文化的传奇,走进我们的视线。这对于传承弘扬白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文化价值。

长卷散文《苍山》,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色彩的美文。这部长卷散文的构思和结构上,作者独辟蹊径,大胆探索更具文学性的艺术表现手法。首先,在构思和结构上,每一个章节都用“正文”与“黑色笔记本”为“副本”两个部分构成。正文有时用“他”的目光切入,有时又以“我”的观察描写展开。这种“他”与“我”相结合的写法,或者说“他”就是我,“我”也是他,客观与主观的交流相融,开创了李达伟散文写作的新天地。正文与副本的结构,从开始贯穿到底,或互为印证,或以正文为主、以“黑色笔记本”内容为辅。结构的创新,扩大了散文文体的艺术容量。其二,这部作品总体看,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长卷散文。但在写作上又借鉴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诗散文、小说的表现手法,使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像“黑色笔记本”中,记录了一个猎虎人变为牧人的故事和一个卧床8年的病衰老人回归荞麦地后不治而愈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小说的艺术魅力。其三,这部作品的语言干净,就像苍山的雪一样纯洁,又像洱海水一样通透。语言之美,是助力这部长卷散文成为美文的重要原因。

  • 历史小说的负重写作

  • 《林徽因的龙泉时光》出版发行

  • 《缝狗》出版发行

  • 重读抗战家书

  • 报头

  • 小台灯,照亮远方的梦

  • 读《苍山》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