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高质量医院文化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钱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石。边疆民族地区公立医院作为守护各族群众生命健康、增进民生福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建设是关乎国家战略落地、体现医院发展内涵、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硬核支撑,必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以高质量医院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使卫生健康事业成果更公平、更充分地惠及边疆各族儿女。

锚定国家战略坐标,构建三级联动的文化建设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边疆民族地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必须置于健康中国战略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局中谋划,形成“国家战略框架—地方特色政策—医院实践创新”的三级联动体系。公立医院应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用好地方配套政策,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的部署,将文化建设与疾病防治重点任务相结合,从而在服务人民健康的实践中,将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大动力。

强化多元保障机制,夯实文化建设的物质与人才基础。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改中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补助,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受限于一些客观条件,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强调的“普惠性”“可及性”等价值导向未充分体现。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需保障经费投入,强化政策导向的财政支持,将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卫生健康专项资金的重点投向,并拓展社会化筹资渠道。此外,培养医院文化建设人才同样重要,要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定向培养、对口支援等方式,吸引本地籍医学人才返乡服务,有效稳定人才队伍。

推动民族医药与现代医疗融合,彰显文化建设的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边疆民族地区公立医院要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特点与医院实际进行文化建设,各民族医药文化中蕴含的“医者仁心”理念,与现代医学伦理高度契合。这些均可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形成尊重生命、包容互鉴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实践中实现文化浸润,在不违反医疗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就医偏好,开展民族医药特色诊疗,积极打造民族特色文化阵地,使患者在就医中感受到文化认同。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传播,拓展医院文化建设的广度深度。数字化手段是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公立医院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公立医院可积极构建多语种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利用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设民族医药文化专栏,制作短视频、动漫等通俗化的科普内容,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通过建立就医评价系统,收集各民族患者对医疗服务和文化建设的反馈意见,通过数据分析找准薄弱环节,借助大数据动态调整服务措施、优化文化建设策略。针对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医院信息化薄弱的问题,需加大投入力度,推动5G、远程医疗等技术向基层延伸,特别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让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同时传递先进的医疗文化理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边疆民族地区公立医院要深刻把握健康中国与民族团结的时代要求,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创新驱动发展,将医院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通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多元融合、深化数字赋能,让蕴含民族特色的医院文化成为滋润人心、凝聚共识、促进健康的重要力量,最终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大学医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YDYXJJ2024—0056)的阶段性成果]

  • 报头

  •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类情怀

  • 以高质量医院文化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 拓宽云南城市社区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 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

  • 以廉洁文化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根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