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 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

诸乔仙

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使命。立足新时代、迈向新征程,要求思政课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理论武装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为民族复兴伟业夯实思想根基、培养栋梁之材。

往深里走: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让党的创新理论“走深”,重在深学笃信、融会贯通,贵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旨在解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问题。我们党之所以能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其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对这一理论掌握的深度,直接关系到政治敏锐度的强弱、思维视野的宽窄、思想境界的高低。党的创新理论文本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邃思想。思政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重要讲话原文,逐字逐句分析,领会精神实质。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深学细悟、笃信笃行中坚定信仰和使命担当。历史证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一贯坚持政治性,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一贯坚持基础性,始终将其摆在党的基础性建设地位;一贯坚持真理性,始终把握和体现实践发展的内在规律;一贯坚持创新性,始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一贯坚持实践性,始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往心里走:修好思政课教师的“心学”。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心”,重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贵在修好思政课教师的“心学”,旨在解决初心使命、党性修养的问题。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也是思政课教师必不可少的“心学”。思政课教师要吃透原著,引导学生真学、真思、真悟,感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深度、政治智慧和使命担当。党的创新理论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和深厚的学理支撑,思政课教师要运用专业知识,将理论的内在逻辑、核心要点向学生阐释清楚,真正发挥凝心聚力、引领方向的关键作用。增强党性修养,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思政课教师唯有增强政治认同,才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思想认同,才能保持思想定力,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强化理论认同,才能真正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信、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强化情感认同,才能将理论学习自觉内化为情感自发。

往实里走: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实”,重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贵在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旨在解决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等问题。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内讲授,还应融入社会生活来讲解。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唯有在实践中才能讲得生动、讲得精彩。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历史证明,党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持续取得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高校思政课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是一项固本培元、凝心聚魂的战略工程。

[作者单位: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5年云南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5SBSJ15QN)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类情怀

  • 以高质量医院文化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 拓宽云南城市社区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 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

  • 以廉洁文化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根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