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婧 刘祥元
从历史回声中回望烽火岁月。走进“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400多件档案文献和图片呈现了滇缅公路抢修、军运、切断、复路的全过程。抗战期间,一条条连接云南与国外的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承担起运送物资的重要使命,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对抗日战争最终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认识云南抗战历史及其贡献?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宝璋提出,在抗战不同时期云南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从大后方、最前线、结合部3个方面去看。
理解“结合部”,是从云南一隅看其对抗战全局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民族团结、国际同盟在此联合所发挥的抗日力量。要从抗战不同时期,站在地缘特性、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的角度去认识“结合部”的作用。
地理的结合部
一隅荷全国之重任
“说起云南抗战历史,必须要说滇缅公路。”吴宝璋介绍,滇缅公路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国际陆路通道,从昆明出发,经楚雄、大理、保山、德宏至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抗战期间,日军封锁中国沿海口岸,在滇越铁路中断后,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系、承担战略物资运送的抗战生命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大举进兵的同时,还对中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8月,日本封锁中国沿海,阻止其他国家援助中国抗战的物资进入中国。国家危亡之际,新辟对外通道成为当务之急。20万云南人民劈山填壑、跨越天堑、日夜赶修,修筑了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将缅甸仰光港、腊戍与中国大后方(重庆、成都)直接连通,成为中国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国际援华物资经云南转运至全国各战场。
滇缅公路的特殊重要性,其实反映了云南的地缘特性。云南位于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对内北通巴蜀,东连黔桂,对外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距离泰国、印度二三百公里。抗战初期,中国主要通过东南沿海口岸运输来自境外的战略物资,云南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助进入中国的重要连接。
吴宝璋说:“在滇缅公路修通前,内地迁滇的单位人员和物资,通过香港,绕道越南海防,再沿滇越铁路到达昆明。后来,滇越铁路被截断,危难之际,云南人民赶修滇缅公路,用生命书写筑路奇迹。”
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分别是抗战不同时期中国获得外援的主要国际通道,从地理上的结合可见云南如何“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
战场的结合部
从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结合部,并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林兴介绍,云南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连接点。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缅甸作战失利,撤退回国。云南成为远征军集结、出发与回撤的基地。10万远征军直接参与缅甸防御战,阻滞了日军从东南亚包抄中国的企图,并将中国抗战的战场延伸至境外,使云南成为中国与缅甸战场的结合处。
吴宝璋介绍,1942年,日军占领怒江西岸,切断滇缅公路,中国最后一条援华物资国际大通道中断,抗战大局岌岌可危。危急时刻,中美两国政府决定开辟新的空中通道,一条由中国航空公司首航的新航线——驼峰航线,担负起运输物资的使命。
1944年滇西反攻,中国军队从云南境内向滇西及缅甸北部日军发起的反击,实现了“境内反攻”与“境外协同”的衔接,最终与缅北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从战略僵持到战略反攻阶段,云南从地理结合部成为战略反攻的战场之一。
力量的结合部
民族抗战、国际力量同心合力
地理结合部、战区结合部也形成了在云南抗战时期的第三个明显特征:作为多民族聚居区,云南汇聚的抗战力量是来自多个方面的,有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也有通过国际合作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形成的同盟力量。
抗战期间,彝族、白族、傣族、景颇族等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参与抗战,白族周保中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打击日本侵略者。
滇缅公路修通后,因缺少会驾驶、维修汽车的人员,陈嘉庚发出征募公告后,3200余名南侨机工积极响应,归国支援抗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夏玉清介绍,南侨机工作为南洋华侨的杰出代表群体,他们以其卓越技术回国抗战,这是海外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回馈,是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海内外中华儿女命运与共的重要史实和记忆。其行动体现了中国海外侨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的捍卫。
日军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对外联系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后,为突破日军封锁,开辟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连通印度与昆明,执行国际援华战略物资运输任务。从1941年到1945年,美军航空兵先后以志愿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形式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这些不同阶段的美军航空兵组织被统称为飞虎队。几十万中国老百姓不顾日军轰炸,用原始的工具为飞虎队修建机场、跑道,有的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被击落或迫降的美军飞行员。跨越重洋,联合抗日,中华民族与国际同盟的战士们用生命书写了追求和平的英雄壮歌,有力抵御了日军的侵略。
“我最美好的愿望是飞虎队的旗帜能够高高飘扬,并被太平洋两岸的人民所铭记,因为它是两个伟大民族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都能够向共同目标迈进的象征。”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回忆录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全世界各族人民生死与共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记忆从未褪色。
战争硝烟远去,和平希望永存。云南在抗日战争中作为“结合部”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其是中国内陆与国际的联系,这种“结合”特性使其成为支撑抗战全局的重要力量。回望这段抗战历史,是什么促使不同战场的不同力量能紧密结合?是全人类对和平的共同渴望、对正义的共同追求,是人类和平解放的伟大目标发出的号召使得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联合起来,发挥了抵御外侮的强大力量。